乡村

浙江嘉兴:首例“蚂蟥”养殖户遇挫不放弃巧致富

2013-07-25 10:21:41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Master

听过养蚯蚓养蜗牛,但是养“蚂蟥”在海盐却是首例。而在海盐百步镇五丰村,就有着一处颇具规模的水蛭养殖场。日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水蛭,俗称“蚂蟥”,种过田的人都知道“蚂蟥”常蛰伏于田间,伺机爬到人的腿上吸血。既然这么令人害怕,为什么还有人要养“蚂蟥”呢?水蛭养殖场的负责人顾海明告诉记者,他看中的是其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养殖的宽体金线蛭是不吸血的,它不仅不吸血,还很‘害羞’,白天会躲起来,晚上才能看到它们的行踪。宽体金线蛭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可以治疗跌打损伤、高血压、冠心病等。”顾海明说。

54岁的顾海明是嘉兴南湖区人,去年放弃经营多年的建设工程生意,来到海盐百步镇五丰村流转了100亩土地,养起了“蚂蟥”。顾海明给自己的水蛭养殖场进行了工商注册,取名为海盐县海金农场,希望自己饲养的水蛭像金子一样发光。

他一共购买了120万尾水蛭苗,投入成本100多万元,开始了他的水蛭养殖。饲养之前,他虽然也去过安徽、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学习,但由于缺乏饲养经验,一年后却发现水蛭越养越少。“原来这个‘蚂蟥’啊,要吃它的生物实在太多,虫也要吃、老鼠也要吃、鸟也要吃,特别是被鸟吃掉的最多。”顾海明说,他发现原因后想了好多办法,却收效甚微,到了收获的季节一盘点,除去留种的水蛭,收入甚少,损失惨重。

今年,顾海明没有放弃水蛭养殖,他总结了去年的经验教训,特意购置了一批防护网,给40个养殖池都加装了防护,降低了水蛭被食的危险。在水蛭饲养塘四周用绿色纱网围了一圈,顾海明说:“为防止水蛭逃掉,四周都特意围了网,虽说围起来,但它还是逃得挺厉害的,特别是下雨天,土地都比较湿润,它喜欢钻土,从土里面可以钻走,从网里面也可以钻走,所以这些网都是埋到地底下二三十厘米的地方,地上面是一米五左右。池塘里散种的水草,专供水蛭歇息。”

顾海明介绍,今年的育种情况良好,第一批小水蛭已经成功孵化出来。这让顾海明又重新恢复了信心。“我这个水蛭今年小苗放得也蛮多的,100万尾左右,预计可成功收获30万尾大水蛭,收入可达到100多万元。”顾海明说。

百步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水蛭养殖在海盐尚属首例,养殖经验不多,但可以为顾海明提供一些平台进行推广,拓宽其销售渠道。去年他饲养的水蛭在海盐农博会上亮了相,让更多人认识了水蛭的药用价值,并记住了海金农场。眼下,他正积极通过农民信箱寻找销路。顾海明很有信心:“已经联系了一些买家,销路应该不成问题。”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