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贵州岑巩:2位“90后”青年的返乡创业之路

2013-07-03 09:42:34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Master

受“管道的故事”激励,两名外出打工的“90后”青年,相约返乡创业,在党委政府和双方父母的支持帮助下,承包荒山实施创业“千日计划”,先期流转荒山300余亩,建起了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园,采取“以短养长”的多种经营模式。

目前,300亩荒山已变成金山银山摆在世人眼前,预计产值达到80余万元,新生代青年农民创业的故事,已在当地成为一个美丽动人的佳话。

思路决定出路 16岁萌生创业梦

1991年出生的高德敏,是岑巩县羊桥土家族自治乡高冲村上冲组农民。

16岁那年,他顺利升入高中二年级读书。此时他感觉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现实脱离,又从网络上得知一些大学生甚至是名牌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对他冲击很大。

“既然我家那么贫穷,苦苦读书出来也没什么前途,还会给家庭造成一扒拉负担,那又何苦呢?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好。”

高德敏想到就做,尽管父母强烈反对,高德敏还是中止了高中学习,随南下大军涌向沿海发达城市打工挣钱。

2007年6月,他来到广东佛山一家食品厂打工,没日没夜拼命干,两个月下来领了1050元工资,买下一个手机花去1500多元,还欠下工友450元。

由于高德敏知识技术不足,老板很是瞧不起他,总是让他干最苦最累的粗活,劳动强度大,又没多少收益,这对他又是一个刺激。

“为什么要去给别人打工呢?”受尽委屈的高德敏有了自己当老板的想法,他开始花钱买书看。

先从成功学看起,延伸到管理学,高德敏的思想观念开始起了巨大变化。

“《富爸爸穷爸爸》、《思路决定出路》、《我贫穷我奋斗》这几本书对我触动很大,它改变我当初追求财富的观念,是促使我从梦想走向现实的思想动力。”高德敏说。

仅打工两月,高德敏就返回家乡,走进父亲的小农场,开始进行漫长的创业求富实验。

人生 要“管道”不要“水桶”

打工期间,高德敏看到这样一则故事:

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山村,有两位年轻人,是堂兄弟,一个叫柏波罗,一个叫布鲁诺,都是雄心勃勃的人,梦想有一天成为最富有的人。

一天,他们的机遇来了,他俩同时被村里聘请为挑水工,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里广场的蓄水池里去。开始两人都是用水桶挑,但后来柏波罗却没有坚持这样做,而是想到用最好的办法铺管引水。

开始,布鲁诺的办法很奏效,他很快成了富翁。而柏波罗的日子过得艰难困苦,遭人嘲笑,但他坚持用一部分时间来铺设管道,用一部分时间提水来维持生计。

后来,管道完工,柏波罗就不用再提水桶了。流入村子的水越多,流入柏波罗口袋里的钱也越多。而布鲁诺却失去了工作,老境颓唐的他却要面临穷困潦倒的日子。

这就是著名的“管道的故事”。

这个故事对高德敏触动很大,他说,打工,就好比提桶;创业,就好比“管道”建设。

高德敏决定他今后的创业,要“管道”,不要“水桶”。

“井”“塘”牵连 实施“千日计划”

高德敏有一位“铁哥”叫杨超,他俩是初中同学,同年出生,都是农村单亲贫困家庭的孩子,从小意气相投,同病相怜,相约“打老庚”(农村结拜兄弟)。

14岁那年,因父母离异,家庭贫困,杨超辍学南下打工。

16岁的高德敏,由于家庭贫困,感到读书出路不大,高二辍学外出打工,途中萌生创业梦,邀请杨超加盟,得到杨超响应。

从2008年起,不到18岁的两名“90后”青年,怀揣创业激情与梦想,回到家乡创业,先后养殖过野鸡,种植过中药材、西瓜等。

两名青年的创业行动得到高德敏的父亲高文兴的大力支持,他把自己经营的几十亩农场让出一部分做他们的创业实践基地,并指导他们从事管理和经营。

在高文兴的帮助带动下,两名青年尝到了创业的艰辛与快乐。

2012年,有了一定积蓄与经验的两名青年创业的野心一下子膨胀起来,把村集体的200多亩荒山全部承包下来,实施一个“千日计划”。

这个计划的大致内容是:3年内流转土地1000亩;建成一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至少解决200名以上当地留守妇女就业。

由于发展的产业规模过大,投资成本远远超出了他们当初的预想。他们想到过去亲人朋友那里借钱,想到去银行借贷,但看到他们那么年轻的面孔,大都拒绝向他们伸出援手。

产业投资不能停,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紧急关头,他俩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兵分两路,一个外出打工,一个留守经营。这个办法果然奏效,使他们的产业发展顺利走到了今天。

“我兄弟在广东打工,就像在城市掘了一口水井,我在农村山上留守经营,好比挖掘一口池塘,只要井水不干,我这池塘中就会有水,创业就能顺利进行。”高德敏这样比喻他们的合作创业关系。

遭遇当头一棒 坚信终究会“水到渠成”

去年冬天,是高德敏和杨超最痛苦的日子。

年初,他们与一位药材老板联手承包2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老板提供种子肥料,并承担药材销售,高德敏和杨超提供土地、劳务和管理。

谁知,药材种下去后,因管理不到位,先长野草,后长药苗,结果药苗被野草压了下去,药材种植遭受惨败,两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万多元。

“我们年都过不成,只有两天要过年了,我们身上总的积蓄不到100元,工人纷纷上门要工钱。碰到熟悉的人都嘲笑我们,说‘小伙子,今年你们种的野草找得好多钱?’,感觉像遭遇了世界末日。”高德敏说。

创业失败,不但外人嘲笑他们,就连高德敏的妻子也站出来阻止他们的创业行动。

“干活的时候,我一有空就要看些励志书、管理学和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我爱人不理解,看到我创业惨败,连去他家拜年都拜不起,一时想不通,一气之下,就把我的书一把火全烧光了。说不如出去打工,钱还来得安稳些。”高德敏说。

“想起那些被烧的书,现在还痛心难过,它们是我创业的导师,是我省吃俭用通过网络从发达城市买回来的,我创业离不开它们!”

失败没有打败两个年青人,相反,他们的雄心更壮了。

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为了发展壮大烤烟产业,提供多项惠农政策激励群众种植烤烟,去年冬天,投入20多万元将高德敏和杨超承包的200多亩荒山进行国土开发。今年初,县妇联还帮助高德敏的妻子获得6万元小额贷款支持创业。

此时,高德敏、杨超经过精心策划部署,决定在产业园里实施70亩烤烟、30亩西瓜种植和15亩珍稀苗木种植,并适当发展林下养殖,加上前期发展成型的30多亩果园,如今,他们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已经初见成效。

烤烟和西瓜两大产业已经丰收在望,预计产业达到50余万元,加上林果、养殖和苗木在内,高德敏预计今年产值有望达到80万元。

日前,笔者走进他们的产业园,看到大小六七个山头的层层梯田全是绿浪,高温烈日下,给人阵阵清爽,绿色的大小山头,已变成两名年轻人创业丰收的绿色银行。

现在,每天来他们产业园里打工创收的周边妇女有10多个,最多的一天达到48个,到目前为止,他们付出的劳务和肥料费用已经达到了10多万元。

为了保证投资链条不断,高德敏和杨超商量,高德敏在园里管理,杨超去沿海打工挣钱养园,如今,杨超每月都将自己的5000元打工收入按时寄回,投入到产业园发展中。

6月21日,天气酷热难耐,我们在岑巩县羊桥土家族自治乡高冲村一个叫大坡的山顶上,看到高德敏夫妻俩和他们请来的10余位工人在产业园里给齐人高的烤烟打顶,年轻的高德敏在工人中静心劳作,脸被晒得像火烤过的腊肉一样黑,让人难以想象他会是“90后”青年。

在与高德敏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感到非常意外,他是一个睿智而又善谈的青年,他的思想开阔,思维活跃,意志坚定。

他说:“老辈们在农业上打拼了一辈子,日子都好不起来,青年人看不到希望,才外出打工。像我父亲,承包荒山搞了大半辈子,不但找不到一分钱,还欠下一屁股的债。我想是他们的路子走得不对,没有先进的理念,没有科技的支撑,想创业成功,谈何容易?必须找到新的模式,新的路子,依靠科技,农业发展是大有可为的!”

高德敏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现在创业正走在铺管建设阶段,还有很多困难和考验在等待着我们,但我相信,只要我和我的朋友联手,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水到渠成的一天终究会来到。”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