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胡蕾:武隆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中的“巾帼”情怀

2017-11-20 16:58:34  来源:华龙网  作者:代娟 刘毅

华龙网11月15日17时25分讯 一身下地装、一双水胶鞋,黝黑的脸庞,小小的个子,像个庄稼人一样在武隆区仙女山镇荆竹村杨家塆的一片蓝莓园里修剪着蓝莓树的枝桠,唯有从谈吐间,才能感受到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专家,用所学所知的农业科技知识助力武隆区精准扶贫。她就是武隆区“三区”科技特派员——胡蕾。

2014年7月,胡蕾来到武隆,扎根乡间,利用所学科学知识,为沧沟西瓜提供科技指导,引进并种植高山水果建立寻梦园扶贫示范基地,转变农户思想观念带动农民增收,她将精力倾注在武隆的大地上,滋润着每一个农民的心田。

助沧沟西瓜走出困境

沧沟西瓜是沧沟乡的特色经济产业,2014年5月,接连下了两个月的阴雨,导致瓜苗发芽不好、座果不良,当年沧沟西瓜量质大减。

同年7月份,刚到武隆的胡蕾得知这一消息,主动来到沧沟乡西瓜基地,与农户同吃住,找出应对沧沟西瓜受灾的措施。

胡蕾经过多方考究,发现气候条件一直是制约沧沟西瓜生长的最大障碍。她向农户提出意见:今后应统一采取大棚保温育苗,培育壮苗,同时要种植耐高温苗种,延后西瓜的种植时节,避开前期低温阴雨天气。

“改进的种植方法不仅增加成本,万一明年还是颗粒无收怎么办。”不少瓜农心里持观望态度,不愿“尝鲜”。

惠众西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仲宇带头引进钢筋温室大棚种植技术,通过温室栽培缩短了育苗期,瓜苗更健壮。同时,叶仲宇还发现新引进的瓜苗搭配上新的科学种植方式,瓜苗不仅抗湿抗旱,长出来的瓜甜份更高、抗病能力更强。

得知专家胡蕾的提出的科学种植方式让沧沟西瓜“重出江湖”,长势较好,瓜农重拾信心,纷纷重新加入种瓜大军。经过共同努力,今年沧沟乡西瓜种植规模达到3600多亩,产值达到900多万元,成功翻盘。

引进高山水果建示范园

作为土壤专家的胡蕾,第一次接触到仙女山镇的土壤时,就深深爱上了这里,“这里空气无污染,土质好。”胡蕾当即决定在这片土地上建立高山水果扶贫示范园,探索高山水果发展之路,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经过适宜性筛选,园内共培育了蓝莓、葡萄、李子等7个大类20多个品种,今年30亩蓝莓产量达到8000斤,每斤卖到100元。”胡蕾说,通过协调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改良土壤,采用绿色食品种植技术,她培育出的蓝莓、葡萄、李子成功地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胡蕾种植高山水果示范园得到了广泛关注,一批专家和科技队伍在武隆高山水果示范基地集聚,西南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将示范园作为该校实习基地,持续带队进行实地学习;市农科院还派出一名博士和一名硕士入住示范园,在仙女山镇推广肥水一体化技术,让农民享受农业科技带来的便利。

“胡老师就是活雷锋,开始我种植梨子发现挂果较少,苦于找不到原因,请了胡老师指导,才发现在夏季也应对果树的徒长枝和病弱枝进行修剪,来年挂果率才会更高。”武隆区花漫岭现代农业公司负责人王丞不禁感慨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实在好处。

带动农户转变种植观念

过去的高山种植产业主要以洋芋、烤烟为主,水果品种单一、品质较差,见到胡蕾种植高山水果见了成效,许多农户也开始种植高山水果。

郑安兵是仙女山镇荆竹村人,以前种烤烟维生,对于种植水果是个“门外汉”,因2014年结识了胡蕾,才开始种植桃、梨子等水果,面积达到150余亩。

2015年2月,一夜之间,郑安兵种植的30亩李子树叶子突然变干,郑安兵只能求助于胡蕾,胡蕾立即到地头查看李树情况,发现李树遭受了红蜘蛛危害,在胡蕾的指导下,配制了农药成功地防治了红蜘蛛。

为了让农户更好掌握种植的关键技术,胡蕾还对农户进行种苗管理、修枝整形等方面的培训,并向农户发放写有常见病虫害、果树管理技巧的技术明白纸,指导农户更好种植。

在武隆默默驻守耕耘3年多,对胡蕾来说,她农业科技助推武隆精准扶贫洒下了她的“巾帼”情怀,对所帮扶的乡镇她早已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武隆种植的高山水果也了她的一份甜蜜事业,也成了她对农业的追求。

(代娟 刘毅 武隆区科协供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