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伟:您这哪叫猫步,您这整个一个踩地垄呢。
一个大男人,头上顶着西红柿,这是在干嘛呢?
陈亚伟:您瞅,这国际模特今天刚从地里面干完活回来,脚上面还全是泥巴。
这个大婶模特步走得不错,可是一张口,下面就哄堂大笑。
村民 段秀莲:吃了民生西红柿,美容又养颜,治便秘。
陈亚伟:治便秘?
2013年4月5日,记者来高青县采访张卫刚,没见到他人,先碰上了这么一幕。
平日里下地干活的农民,如今个个走起了模特步,村民说,这样的场景他们也是第一次见。
记者:以前见过这种活动吗?
村民:没,这是头一次。
村民:我没见过,电视里见了。
村民:选蔬菜代言人。
记者:你们以前听说过搞这种代言人选拔赛的吗?
村民:没听说过。
原来,台上的这些人不是在搞笑,而是一场正儿八经的选秀,要给蔬菜找代言人。代言人一般都找明星,谁会找村民呢?大伙儿告诉记者,这正是张卫刚的主意。听说记者也来找他,大伙儿都争着给我们介绍。
村民:有点儿事,啥事,婶子你快说吧,就是这样的,你说这是好还是不好?
村民:发家致富。
村民:天天办好事儿。
村民:以前都在外边打工,现在都在家里干了。
中共山东省高青县委宣传部新闻科 科长 杨洪永:卫刚今年三十六。
在大伙儿眼里,张卫刚是个厉害人物。2010年才进入蔬菜行业,两年就做到年销售额过千万。跟着他,家家户户盖楼房,买小车,有人还专门给他编了一个段子。
中共山东省高青县委宣传部新闻科 科长 杨洪永:回乡创业十年多,早已发家致富奔小康。
他就是张卫刚,记者非常好奇,这个村民口中的牛人,到底有多厉害呢?可张卫刚一开口,记者却非常意外。
记者:你今天的口号是什么?
张卫刚:民心,民生放心菜,我来,我来,啥呢,民生。
简单一句话,张卫刚说的满头大汗。
张卫刚:举个例子,原先会写1,一下子要写9,我承受不了,内存条太短。
记者以为初次见面他太紧张,可随后几天,张卫刚还是频频NG。
一面对镜头就犯晕,张卫刚甚至叮嘱记者让他多做事儿少说话。开拖拉机兜风,围着树转圈,记者无论如何也无法把眼前的张卫刚,和村民口中那个精明、果敢的企业老总联系在一起。这么憨的一个人,是怎么用两年时间把蔬菜做成千万产业?他又为何一定要用村民做代言呢?
2003年7月的一天,从早上八点,张卫刚就消失了。直到晚上11点,他才灰头土脸的回来,一张口,老父亲就火冒三丈。
父亲 张明波:一天没见人影儿,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回来就跟我要钱。
一天不回来,一张口就要40万,父亲很纳闷。40万是一家人辛辛苦苦打工10年挣来的,这可不能说给就给。可张卫刚却说他发现的一定是个商机。
妹妹 张卫英:说出来就有点不那什么,就是说,一个机会,机会很难找。
那一天,张卫刚究竟经历了什么事,这与他和家里要40万元钱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张卫刚妹妹家,那一天,他来走亲戚。没进门,张卫刚就被屋东头一条长长的队伍吸引住了。
张卫刚:当时的时候,排的队很长,排了有两三百米,四五十辆车。
记者:四五十辆车吗?
张卫刚:对。
大路边,有人正在收玉米,收玉米见的多了,但像这样四五十辆车排队来送玉米的,张卫刚还是头一次见。这一天几十辆大卡车,那要挣多少钱呀,张卫刚起了好奇心,想找老板聊聊。
张卫刚:当时那个老板说,你是干啥的?我说我想收粮食,想问价格,老板不搭理我,去问他们去。
老板不愿说,张卫刚却非想知道不可。守了一下午,眼看着拉粮食的车就要走了,张卫岗一下子急了。
张卫刚:车一发动火,一打车,一开始走,我从旁边粮食店借了一辆自行车,寻思这远不了。
拉粮食的卡车在前面跑,张卫岗蹬着自行车就后面追。 幸好乡间小路不好走,粮食车开的不快,这才没有跟丢。
从下午一直跟到晚上,这一追就是一百里地,张卫刚只觉得嗓子眼发干,两腿抽筋。
张卫刚:顾不上累,那时候老是怕跟丢了。
记者:换一天去不行吗?
张卫刚:怕以后看不到这种机会,不知道往哪儿送。
一路跟着大货车,张卫刚进了邹平县的一家淀粉厂。他发现了那个老板生意好的原因。卖粮食给淀粉厂,通常一个月以后才能给钱。迟迟拿不到钱,很多人都不敢大量收购粮食,但张卫刚发现,淀粉厂给这个收玉米的老板结账却很快,当天就给了现钱,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卫刚:一千万两千万的,五百万往上的,先给他们付,先给企业付,先给粮所付,咱看着的同时,我们回去也成立一个公司,然后把高青县所有的粮食集中起来,咱们不也就成大户了吗?
手上只有四十万元,却想集中一个县的粮食,大家觉得张卫刚是在痴人说梦。可他用一个看似简单的方法轻轻松松就解决了。
2003年8月,张卫刚在这租了门店,放出消息,只要以他的名义给淀粉厂送货,就在三天内给钱,这下收粮食的散户乐坏了。
粮食收购商 杨冬磊:送过去,淀粉厂没有资金,张总这样的企业给我们资金,我们下面也能收着了。
粮食收购商:利润很低很低,也得必须运转着干,不能说今天干明天不干。
通过提前垫钱的办法,不费人工、运费,张卫刚把本地的散户变成自己的客户,一个月时间,他就成了淀粉厂的大客户。有了大客户的身份,再和淀粉厂谈合作,张卫刚的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短短几年,张卫刚就积累了百万财富。但这时候,一个危机却悄然逼近。
2008年11月的一天,张卫刚在店里从天亮等到天黑,也没看见一辆送粮食的车。
张卫刚:一天白板的时候也有。
记者:一天都收不到一车?
张卫刚:一天一个粮食粒儿都收不到那时候。
送粮食的车都空着,农户宁愿聊天儿也不送粮食了。好好的怎么就不送了呢?
这粮食正红火着,怎么就不送了呢?原来,2008年,张卫刚投资二百多万元在这块地上建了一个化工厂,却因为经营不善三个月就倒闭了。这事在村里可炸开了锅,你想呀,谁还敢给张卫刚送粮食呀,都怕他付不起钱。眼看着工厂倒了,粮食生意又要黄了,家里急的那是团团转,张卫刚却做了一个局,轻轻松松化解了这场危机!
记者:他是谁?
张卫刚:这就是当年一起去买车的。
记者:你当年陪他去买的车?
陈学忠:陪他去买的,对。
大家都叫他老陈,2008年张卫刚找上他,声称要去买车,手里还提着几十万的现金。不是家底儿都赔光了么,花钱买车干嘛,还得拉着自己去,老陈也想不明白。
陈学忠:看着我身体棒,怕有人抢劫可能是,带着现金。我们两个身体都棒,我两百多斤,他一百八九,一般抢不了劫。
走进当地最大的一家车行,张卫刚一眼就看中了最贵的那辆,眼都不眨付了钱。
陈学忠:当即就买了,办事果断,想好就买了。
记者:他不是厂子亏了好多吗,还有钱买吗?
陈学忠:有钱买,全现款,那错不了。
当天下午,两人就开着车回来了。张卫刚知道,一出好戏马上就要开始了。
第二天,原本平静的村子一下子变的热闹起来。街头巷尾都在说张卫刚全款买的小轿车。他到底有钱没钱,大伙儿一时也拿不准了。
村民 张强:豪华轿车,到那儿一看,你看,谁知道他有钱没钱,到那儿一看,这阵势。
记者:有实力?
村民 张强:一看就是有实力那样的。
村民 陈付合:他有钱没钱,他挣多少钱赔多少钱都不清楚,详细情况咱不懂,主要是赔多少钱咱也不知道。
张卫刚开着小轿车在村里转悠,身后都是一片羡慕的眼神。
他叫王淑亮,一直给张卫刚送粮食。这没钱了怎么还能买车呢?想着还有2万元钱没拿,他决定去探一探。这一探,心里就踏实了。
村民 王淑亮:到他那儿,他打开保险柜,里面的钱很多,我就说过阵子再说吧,保险柜里的钱不少。
记者:当时为什么不拿着钱走呢?
村民 王淑亮:咱放心了,看他有钱。
送走王淑亮,张卫刚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设的一个局。
张卫刚:这就是当年最绝望的时候,最低谷的时候买的这辆车。
大伙儿为啥不送粮食,张卫刚心里一清二楚,就是怕自己没钱。那如何证明自己的实力呢?他决定买辆车,而且一定要拉着老陈去。
张卫刚:我朋友好讲话,所以就是借他讲话,让他上别人那儿去讲,回来他四处说,张卫刚是现款买车,谁说没钱?
父亲 张明波:真没钱的时候真看不出没钱来,真正有钱的时候也看不出有钱。
老陈喜欢走街串户,他知道的事儿大家很快就都知道了。有了老陈的宣传,大伙儿都知道张卫刚买了车,一看保险柜里还有那么多钱,大伙儿就安了心。粮食生意重新红火起来。2009年,张卫刚还被大家推选为张巩田村村书记,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还有一块心病。
张卫刚的心病还是这块地。化工厂刚建起来就倒了,虽然已经过了好几年,但张卫刚却一直不能释怀。2010年,一个星期时间他就在这建起蔬菜大棚,他说从哪里跌倒就一定要从哪里爬起来。果然,张卫刚种的西红柿个顶个的漂亮,可就是这么漂亮的菜,在2010年却根本卖不掉。这又是为什么呢?
采访期间,张卫刚带着记者走进了他的西红柿大棚。
张卫刚:这是七行,一,二,三行,四行,五行,六,七。
记者:七行果是最好的吗?
张卫刚:产量是最高的,收益也是。
记者:那你之前知道这些东西吗?
张卫刚:原先不知道,跟技术员学的。
虽然没种过地,但张卫刚觉得,要做就做别人没有的。他用最原始的办法种菜。当时本地都种这种粉色品种,张卫刚从外地引进了品种,西红柿又红又大。可最后这些西红柿送都送不出去。
工人 田伟:必须得走这步路。
记者:你不是拉着去卖了吗?
工人 田伟:有的是拉着去卖的,还得再拉回来,搭上油钱,还不如直接扔了。
红色西红柿本地没人见过,市场上没人买。几十个大棚的西红柿,眼看就要烂在地里,张卫刚愁得直挠头。这时候,女儿也来给他添乱子。但这乱子一添,却让他歪打正着打开了销路。
小学生:热死人了。
张卫刚:挑最大的,别挑小的。挑最大的。
2012年9月,张卫刚走进大棚,眼前也是这样热闹的场面。但那一天来的全是女儿张盛鑫的同学。张卫刚这才想起来,三天前和女儿签订的那个不平等条约。
女儿 张盛鑫:车接车送,免费,免费提菜回去,然后一顿饭,中午管饭。
记者:还得管中午饭?
女儿 张盛鑫:对。
张卫刚:说这话的时候,没想到她能来,说爸爸我去行不行,行,没问题。答应的很痛快,没想到三天之后他们就来了,真的来了。
女儿不仅来了,而且还带着全班六十多个同学。话都说出口了,张卫刚不好反悔。六十多个孩子一把一把地摘菜,他默默地躲到了大棚的外面。
张卫刚:所有的果,所有东西没见钱,还得搭上车费,还管顿饭,他们在里面摘,我就在外边,真的的确在外边,摘吧我说。
反正菜卖不出去,学生们走的时候,张卫刚干脆给每个人送了这么一大盒子菜。菜卖不出去,白送还这么大方,工人们认为张卫刚又在犯傻了。可没过两天,所有人竟然都夸他聪明。
工人 巩勇:亏一小点来了一大点,当时咱看得眼光太短,管理种出菜卖了就是钱。
工人 王友利:老板就是老板,他眼光看得远,他走一步已经看三步去了。
原来,学生把菜带回家,家长尝过之后,不少人成了回头客,还免费为张卫刚宣传。工人每天一大早摘菜,在大棚里直接做好包装,送货上门。一年下来,蔬菜大棚的销售额就将近1千万元。一次无意的大方就打开了销路,张卫刚灵机一动想到个办法,他觉得这下销路肯定不用愁了。
2013年3月的一天,张卫刚找到基地的管理人员,说出了自己的一个计划,可是大家没听完就笑了。
蔬菜基地总经理 王用林:规模越来越大,我们是不是不请个代言人,提升提升企业的形象,闹着玩儿的事。
技术员 王友利:拿出这么一块资金,来搞这个,觉得不值得。
菜种出来卖出去就行了,给蔬菜找代言人,至于搞这么大动静吗?大家都感觉像个笑话。可张卫刚却说,菜卖出去那不叫本事。
张卫刚:比如说品牌,你看中央电视台或者齐鲁电视台,他们做服装生意,怎么做怎么做,人家包装上怎么去宣传。
张卫刚要打造蔬菜品牌。别的知名品牌都有代言人,张卫刚觉得,自己也得找一个。可是,明星代言费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这卖菜的钱够代言费吗?张卫刚却说已经找到了代言人,而且一分钱不花。这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儿呢?
2013年4月5日,张巩田村有了一件新鲜事,张卫刚要举办个活动,从村民里选代言人。
陈亚伟:大家看一下,把目光转移一下,就顶数这位大哥吃的最认真。大家热火朝天在那儿蹦着吃的时候,你为什么能这么冷静?
村民 岳增泉:味道好极了。
陈亚伟:明白了,在这里慢慢品滋味儿呢。
村民就是张卫刚要找的代言人。别人都想借明星的知名度打品牌,这请村民到底图的是哪头呢?活动现场,主持人再三要求,张卫刚才说出了原因。
张卫刚:你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在我心中,你们是最美的,比明星还美。我们的菜为什么不让自己来代言?
我的菜我做主,张卫刚认为,由大伙投票,选出会种菜、人气高的村民来做代言人最贴近。更重要的是,他要通过这个活动让整个淄博市都知道他的菜。
两个小时后, 三十位大众评委投票选出了西红柿和黄瓜的代言人。巧合的是,这两位代言人在生活中竟然是一对真夫妻。
记者:有没有当明星的感觉了?
村民 段秀莲:有。
村民 巩勇:有,以前这个舞台咱没上来过,咱也不会唱不会跳,这个舞台来的机会很少。
记者:这个称呼你还满意吗?
村民 段秀莲:满意,因为我在基地上是种西红柿的,我喜欢吃,更有力量了,更有信心了。
不选明星选村民,这一下子就成了高青县的头条新闻,电视台、报纸媒体报道之后,街头巷尾都在说张卫刚的村民代言人。
高清县农业局 副局长 杜作忠:什么黄瓜叔,什么西红柿婶,这种活动非常有趣,比请明星大腕儿要好,又经济实惠。
西红柿婶、黄瓜叔的宣传照片即将印上蔬菜包装盒,借助这个活动,张卫刚成功打造自己的老百姓蔬菜品牌,并与当地一家大型超市进行合作。
现在,村民忙时种地,闲了就来大棚打工,收入比2年前高了10倍。一边经营粮食,一边发展蔬菜大棚,张卫刚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领路人。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