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 已到春耕时节,甘肃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村民桑继军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指挥拖拉机耕地。与以往不同,他现在的身份是拿月薪的“农场经理”。
临泽县是全国有名的玉米制种基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农民大面积种植制种玉米,可市场价格波动常常让农民头疼不已。“一家一户在市场上没发言权,价格一降,种地就得亏本,赚一年亏一年,几年平均下来没进没出。”桑继军说。
2010年,临泽县推行土地流转,当地一家叫奥瑞金的种业公司在三二村承包5300亩土地。就在同一年,桑继军把自己家里的18亩地以每亩116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正当他准备离家外出谋划出路时,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找上门,要把公司承包来的23亩地交给桑继军管理。就这样,一辈子种田的桑继军成了公司的“农场经理”。
“土地租金一年有2万多元,公司给管理费一年也能拿到1.5万元,一年到头净落3万多元,这可比种地好哩!”桑继军掐着指头算账:“种子、化肥公司统一配送,浇水、耕地也是公司掏钱,我就算着时令下种、管护、收田。收获季节用工量大的时候,公司还掏钱雇工,价格、出售这些原来要操心的事都不用我管了。”
奥瑞金公司在临泽县承包了1.5万亩土地,这些地被划为大大小小500多个小农场,全部聘请擅长种植制种玉米的农民来经营管理。因为风险归企业承担,当地数百名流转了土地的农民都愿意担任公司的“农场经理”。
丰富的农田管理经验和过硬的种植技术,是这些“农场经理”吃饭的本钱。三二村村民贾其军说:“不管土地归谁,都得有有本事的农民,这一点变不了。繁殖玉米良种的过程很复杂,父、母本授粉要掐时间,还要防止混杂,保证种子纯度,这些咱都在行。”
临泽县农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长秀说,不仅像桑继军这样种庄稼的能手可以一展所长,企业还有了稳定的土地资源,也有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玉米制种质量就有保障,企业的效益也因此得到提高。
平川镇党委书记王建文说,这个镇四个村子都实现了公司土地流转。由于玉米制种管理比较复杂,这些公司都把管理人员的目标定在了一些有多年玉米制种经验的“老把式”身上。镇政府正在谋划对这些农民进行现代田间管理培训。他们不仅在当地是“香饽饽”,还能作为人才向周围几个玉米制种产业大县输出。
【责任编辑 杨嘉 范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