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铃薯淀粉加工工艺过程
薯块→洗涤→破碎→筛理→淀粉乳→淀粉粕→淀沉→浆水→洗涤→漂白→脱水→湿淀粉→干燥→粉碎→筛理→包装→成品
二、操作要点
1、原料的选择
供生产马铃薯淀粉之原料,应选择单位产量高、抗病性强、薯大、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大小均匀(沉降快)、可溶性蛋白质少(磨时泡沫少)、皮薄、凹凸少(容易洗涤)、纤维含量低、新鲜未发芽的马铃薯的粉用种。
2、洗涤
洗涤用水无特殊要求,但自破碎操作起,一切加工用水都应为软水。
3、破碎和筛理
薯块的粒悬浮于薄壁细胞的细胞汁中,所以分离较谷物淀粉容易,破碎程度越大则出粉率越高,一般要求破碎度在90%以上,为彻底破坏细胞组织,一般需磨制2-3次,每磨一次用筛子筛理一次,以除去磨碎物中的纤维,未磨碎的组织和杂质。筛下物即为粉乳,筛上物入下一道磨子。
破碎和筛理时皆需喷水以利磨碎和洗出淀粉粒,有利于物料的管道输送。破碎时的用水量约为原料重的2倍,用于筛理的水约为原料重的4倍,最后所得稀淀粉乳的浓度约为4-7波美度。
4、淀粉粒的沉淀
由筛理所得的淀粉乳是含有淀粉粒、粗纤维、蛋白质的乳状胶溶液,并含有多种可溶性的糖类、有机酸等物质,还有微生物和酶。
影响薯类淀粉沉淀的因子有淀粉乳的浓度、淀粉粒大小和比重及pH值。
在淀粉粒较大、比重较大、淀粉粒浓度较小和适宜的pH值下,淀粉粒沉淀较快。沉淀时间要求在8小时内完成,否则会引起微生物的繁殖而影响淀粉的质量和产量,马铃薯淀粉粒较大,在淀粉乳较稀薄时(4-7度波美)用斜槽即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在原料品质较差时,如薯块生长不充实,部分腐烂,经长期贮藏,加工季节气温过高而引起发酵时,则沉淀缓慢,致使淀粉产量和品质下降,为加速沉淀须调节淀粉乳的pH值,马铃薯汁液的pH约在4.2-4.4左右,马铃薯蛋白质的等电点约在pH5.4左右,若淀粉乳pH低于5.4时,可略加碱液调整,使蛋白质微粒尽快脱水凝固,破坏蛋白质胶溶液而使淀粉粒沉淀。
5、洗浆和漂白
将从斜槽的沉淀槽中取得的淀粉加工稀释到18度波美,用泵输送到洗涤槽,用水洗洗涤2-3次,排去废液,复加水稀释到18度波美,送经胶水工段。
对于原料差,粉色较暗的淀粉,则在最后一道洗涤后进行脱色漂白。漂白剂用漂白粉或SO2。
(1)用漂白粉漂白
漂白粉的用量依淀粉乳的浓度而异,一般100升18度波美淀粉乳约需漂白粉40-50g。
漂白前先配成漂白粉溶液,使用前,在30℃左右的温水中加入漂白粉,配成4-4.5度波美的溶液,搅拌后,加盖静置15小时后,取其上清液供用。
漂白时漂白粉溶液加入淀粉乳中,连续搅拌40-60分钟,漂白后静置2小时左右,使淀粉沉淀,尔后排去上层清液,反复用水洗去余氯,或静置沉淀后加入少量硫代硫酸钠溶液除去余氯。
检验淀粉中是否尚有余氯存在,可取少量淀粉乳液滴入浓度5%的KI溶液,不变色,无氯存在,若呈黄色棕黄色,有氯存在,KI+Cl2→KCl+I2 若有余氯存在,则需再加硫代硫酸钠溶液,以除尽余氯为止。
(2)亚硫酸漂白
亚硫酸是还原剂,能抑制氧化变色及使色素脱色,还能改变淀粉乳pH值,促使蛋白质沉淀和抑制发酵,使用时先将H2SO3稀释到约含SO22.5%的溶液,每吨原浆的淀粉乳约需该浓度的H2SO3液0.6-0.8升。
6、脱水
淀粉乳用布包裹并以机械方式脱水后即为湿淀粉,湿淀粉外观汹涌洁白,结成块,不发酸,切面光滑。
7、干燥
干燥时先将淀粉团块破碎,自然干燥约需3-6天,人工干燥,品温控制在40-58℃,干燥的淀粉含水量降到20%为止。
8、筛理
干燥后取出摊凉,再用粉碎机粉碎,最后通过乳径为0.11mm的绢筛筛理,以除去小粉块,尔后用布袋包装,每袋25千克,即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