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池条件
亲鱼培育池塘应选择土壤微量元素较全,环境安静,电力配套,交通便利的区域,且距产卵池、孵化场较近。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培育池塘面积一般以5亩~10亩为宜,长方形,南北向,阳光足,池水深,保温好,池底平坦,便于管理和拉网,以培育草鱼、青鱼为主的池塘池底最好无淤泥。培育池清整
亲鱼培育池的清整每年进行1次,主要是清除过多淤泥,清除杂草,平整加固池坎,其它按常规方法处理即可。培育池消毒
亲鱼入池前15天左右用生石灰消毒,在池塘周围挖几个水坑,将生石灰放入坑内溶化均匀全池泼洒,以消灭病原体。生石灰的用量视亲鱼培育池水深而定,当水深15厘米时,每亩用量为80公斤~100公斤。
亲鱼选择
用来进行人工繁殖的亲鱼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达到性成熟年龄,最好是第二次成熟的年龄和个体。
2.外观形状典型,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龄鱼中个体大,生长性能良好。
3.亲缘关系远,遗传性状稳定。
4.避免选择皮肤、鳞片受伤的鱼,更不要把受机械损伤的鱼,作为来年亲鱼使用。
培育密度
亲鱼的放养密度既要以充分利用水体、又要以其性腺发育良好为度,合理的放养密度是保证亲鱼培育成功的重要条件。
1.以培育鲢鱼为主的池塘,每亩放养尾重为6公斤~8公斤的种鱼15尾~20尾,配养同规格的鳙亲鱼3尾~5尾和尾重10公斤左右的草亲鱼3尾~5尾。
2.以培育鳙鱼为主的池塘,每亩放养尾重15公斤~20公斤的种鱼10尾~15尾,配养尾重10公斤左右的草亲鱼3尾~5尾。
3.以培育草鱼为主的池塘,每亩放养尾重8公斤~10公斤的种鱼15尾,配养尾重为6公斤~8公斤的鲢或鳙亲鱼3尾和鳊亲鱼12公斤左右。
4.以培育青鱼为主的池塘,每亩放养尾重15公斤~20公斤的种鱼8尾~10尾。
5.注意事项:以培育鳙鱼为主的池塘,一般不搭养鲢鱼,以免鲢鱼影响鳙鱼;鲢、鳙亲鱼培育池中均不应套养鱼种,以免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鲢、鳙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以为1:1.5,如雄鱼较少,比例可稍低,但不能低于1:1;青、草亲鱼的雌雄比例以1:1.5为佳。
日常管理
1.培育浮游生物。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饵,通过施肥肥水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鲢、鳙鱼饵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若亲鱼池水质过瘦,在放养亲鱼前一周应施足发酵好的粪肥,预先培肥水质,使亲鱼下塘后有大量的饵料生物可吃,每亩施肥量为200公斤~250公斤,亲鱼进入越冬池后,根据水质,鱼的生长状况和天气等情况,应少量补充施肥,具体应遵循“次多量少,不断补充”的原则,一般每次每亩施肥量为10公斤~15公斤,每7天~10天施肥1次。
2.科学投饵。入冬后随着水温的降底,草鱼摄食强度逐渐下降,青饲料来源也相对不足,当连续晴天水温达到6℃~8℃时,要适量投喂精料和青料,供草鱼直接摄食,以增强体质,减少掉膘。最好是投喂蛋白含量为28%的配合料,适量辅以菜叶等青料,投喂量掌握在鱼体总重的1%左右;青鱼主要投喂螺、蚬等,数量不足时应辅以蛋白含量为28%的配合料或豆饼、小麦等。螺、蚬要均匀撒放在水深0.6米~l米、离池岸2米~3米的平坦池滩上,投喂数量视吃食情况而定,水温较底时可2天~3天投喂1次,以鱼吃饱为宜。
3.适时注水。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增加池中溶氧,是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和保证亲鱼安全越冬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同时加深水位,还能提高池水温度。加注新水,应根据气温、水质肥瘦和亲鱼摄食情况来掌握,一般每隔15天~20天注水1次,使水位升高30厘米左右。
4.增氧措施。随着气温下降,表层水温度降低、密度增加而下沉,底层缺氧和无氧的水上浮,会造成上层水体严重缺氧。另外,冬季光照时间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减少,也会造成培育池水体溶氧量不足。因此,冬季仍要适时采取增氧措施,坚持每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开启增氧设施,促进表层水和底层水的对流,使池塘水溶氧均匀合理,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力。
5.鱼病防治。寒冬季节由于水温较低,鱼类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冬季亲鱼容易得水霉、白皮等鱼病,应注意在牵捕亲鱼时要动作轻快,避免伤害鱼的皮肤、鳞片;因鱼体被碰伤或冻伤而引起的水霉病,可用水霉净或亚甲基蓝全池遍洒,连用2次~3次即可。白皮病又称白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鱼后半段发白的疾病。白皮病的治疗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用0.1毫升~0.2毫升的水产保护神全池泼洒,隔天泼1次,共泼2次~3次。
6.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及鱼类活动等情况,并做好纪录。当气温降到3℃~5℃时要将池塘的水位加到最佳深度,并检查进、排水渠道是否畅通。如池面结冰,要尽量缩短冰封期。
编辑 刘早生 责任编辑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