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环比下降0.1%。而今年以来,CPI增长速度总体上持续回落,10月同比涨幅最低。但受当前多重因素影响,CPI已失去下行动力,明年第一季度将总体呈现缓慢上行趋势。有观点认为,受物价上行压力及外汇占款增长等因素影响,降准成为小概率事件,但事实上仍有诸多因素支撑降准可能性。
CPI触底并成上行趋势主要受到三因素影响: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及由此引致的宏观政策变化。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仍在对抗经济下行尤其是实体经济下行。近半年来,我国为稳增长已实施降息、降准、密集启动重大投资项目等一系列措施,在渡过一段滞后期后,上述措施将逐渐显效,从而为物价上涨创造条件。二是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将推高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并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热钱流入,从而形成输入性的流动性膨胀和物价上行压力。三是季节性和周期性因素使物价面临上涨压力。进入冬季后并受春节因素影响,部分季节性农产品面临涨价压力,猪肉、水产品、蔬菜等价格可能相继触底反弹。此外,煤炭需求有上升趋势,水泥、金属等生产资料价格也已出现温和回升。
有些观点认为,物价上行预期会打击存准下调预期。加之9月份外汇占款结束了连续两月的负增长,而据推测10月份新增外汇占款可达2000亿元,降准概率大大减小。然而笔者认为,尚有四大因素为未来半年内央行作出降准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稳增长需要更积极的货币政策。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经济持续下行压力较大,企稳回升态势有待巩固。在经历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这一2009年11月以来最低点后,10月份PPI仍同比下降2.8%,延续了自今年3月份以来的负增长态势。PPI连续回落凸显了经济下行压力,决策层将会保持适度刺激政策以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以形成一个较稳固的经济回暖态势。
二是逆回购无法替代降准的职能。逆回购期限较短,且资金成本较高,发行利率远高于准备金利息,而且对逆回购来说,今天释放的流动性也是不久的将来要收回的流动性,只能作为调配资金、解决流动性紧张的短期措施,不能形成长期较稳定的资金供给,也不能提供稳定的市场预期。
三是物价尤其是房价不会显著反弹。总体上讲,目前需求和消费仍较疲软,PPI仍处低点,CPI在冬季和春节前带有周期性上行特征,只要严密关注则风险可控。从当前政策面看,房地产调控并未放松,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并有效替代现行政策之前,政策放松和房价显著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从需求侧看,房地产在经历了半年多时间由刚需带动的温和复苏后,并未出现市场期待的“金九银十”的火热场面,部分地区交易量下滑,供需双方展开新一轮拉锯博弈。
四是存准处于不正常高位,尚有调整空间。面对着欧美日全球性的宽松货币政策压力,我国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空间。当前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20%和16.5%,处于较高水平,降准还有一定空间。
总之,当前物价触底、外汇占款回升等因素确实打击了降准预期,但考虑到仍有许多支撑因素,降准仍有一定的可能性。春节之前,视经济指标的走势情况,央行可能会选择合适的时点再次降准。
【责任编辑 杨嘉 李朋 范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