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粉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蔓和叶柄。发病初期在叶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叶正面较多,后向四周扩散,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叶柄、茎蔓上都布满白粉。
防治措施:温室、大棚在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1.5千克硫黄粉拌锯末3千克,分放在数个小花盆内,点燃烟熏消毒,已经定植过的棚室不能用此法。发病初期,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6~7天1次,连喷2~3次。
二、枯萎病。又叫死秧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以黄瓜结果期发病较多且重。病株最初为下部叶片萎蔫,中午更为明显,数日后整株叶片萎蔫,不再恢复而枯死。病株近地面处缢缩,表皮纵裂,根系及根茎部变褐腐烂。
防治措施:采用嫁接换根是解决重茬地黄瓜枯萎病的根本途径。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温性粉剂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300~500毫升,隔7~8天1次。
三、霜霉病。发生最为普通,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子叶染病后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真叶染病,从中下部叶开始发病,开始时叶片上出现黄色小圆斑,后慢慢扩大,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淡黄褐色或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产生黑色毛状物。后期病斑连成一片,整个叶片干枯。
防治措施:应以防为主,通过有效的栽培措施改善黄瓜生长条件,提高自身的抗病性。尽量采用膜下供水,杜绝大水漫灌,采用晴天小水勤浇方式供水,阴天和雨天坚决不浇水。可用35%阿普隆拌种剂拌种,每千克种子用量为2~3克。发病初期,常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棚,每667平方米200~250克,在温室内分置4~5处,点燃后闷棚,熏一夜,次日早晨通风。进入采瓜期,可选用72%克露和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500~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700倍液,或72. 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防治,每7~10天1次进行预防。
高温闷棚生态防治,利用晴天,将棚室封严,使黄瓜生长点部位的温度迅速升到45℃,保温2小时;然后多点通风降温,加强管理,或者第一次闷棚后,隔4天再闷1次,10~15天再闷1次,也可控制病情发展。但必须注意,高温闷棚时,必须保持尽可能高的土壤水分,闷棚前一天浇水,次日闷棚时效果更好;闷棚的次日还应浇1次水,闷棚时一定要注意测温,一般可每10分钟测量1次温度。
四、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高温季节发病较重。苗期染病,子叶变黄枯萎,叶上有浓绿和淡绿相间的花叶,生长缓慢,以后皱缩畸形。成株染病,幼嫩叶片呈黄绿相嵌状花,叶小而脆,皱缩,严重时向上或向下反卷。瓜条染病,在瓜表面出现深绿或浅绿相间疣状斑块,果面凹凸不平或畸形。
防治措施:可喷施吡虫啉、阿维菌素、噻虫嗪等防治蚜虫,用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1. 5%植病灵乳剂800~1000倍液等钝化病毒。
五、黑星病。子叶染病,产生黄白色圆形斑,发展后全叶干枯。嫩茎染病,开始为水渍状暗绿色梭形斑,后凹陷龟裂。卷须染病,变褐腐烂。生长点染病,很快烂掉。叶片染病,开始为圆形斑点,穿孔后,边缘成星纹状。瓜条染病,开始流胶,后形成疮痂状。
防治措施:温室、大棚内在黄瓜定植前10天每平方米放硫黄粉200克和锯末400克密闭熏棚一夜。保护地经常通风排湿。发病初期,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每次250克,连熏2~3次,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责编 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