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高温雨季 葡萄管理严防霜霉病

2012-07-20 11:24:50  作者:SystemMaster

葡萄霜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葡萄病害,在葡萄生长季节多雨潮湿、暖和的地区发生为害较重,常造成葡萄早期落叶,损失危害大。

一、症状

叶片:受害后病部角型,淡黄至红褐色,限于叶脉。发病四五天后,病斑部位叶背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这是本病的特征,霜霉病因此而得名。病叶是果粒的主要侵染源。严重感染的病叶造成叶片脱落,从而降低果粒糖分的积累和越冬芽的抗寒力,从而影响来年产量。

??新梢:上端肥厚、弯曲,由于形成孢子变白色,最后变褐色而枯死。

??果粒:幼嫩的果粒感病后果色变灰,表面满布霜霉;较大的果粒感病后果粒保持坚硬,提前着色变红,霉层不太明显,成熟时变软,病粒脱落。

??二、发病特点?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组织中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1~2年。翌年春季萌发产生芽孢囊,芽孢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到寄主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蔓延,并长出圆锥形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料,然后从气孔伸出孢囊梗,产生孢子囊,借风雨进行再侵染。病害的潜育期在感病品种上只有4~13天,抗病品种则需20天。

1、气候条件对发病和流行影响很大。该病多在秋季发生,是葡萄生长后期病害,冷凉潮湿的气候有利于病菌卵孢子萌发温度范围13~33℃,适宜温度25℃,同时要有充足的水分或雨露。孢子囊萌发温度范围5~27℃,适宜温度10~15℃,并要有游离水存在。孢子囊形成温度13~28℃,15℃左右形成孢子囊最多,要求相对湿度95~100%。游动孢子产出温度范围12~30℃,适宜温度18~24℃,须有水滴存在。试验表明:孢子囊有雨露存在时,21℃萌发40~50%10℃时萌发95%;孢子囊在高温干燥条件能存活4~6天,在低温下可存活14~16天;游动孢子在相对湿对70~80%时能侵入幼叶,相对湿度在80~100%时老叶才能受害。因此秋季低温、多雨易引致该病的流行。

2、果园地势低洼、通风不良、密度大、修剪差有利于发病;南北架比东西架发病重,对立架比单立架发病重,棚加架比立架发病重,棚架低比高的发病重。迟施、偏施氮肥刺激秋季枝叶过分茂密而果实延迟成熟发病重。含钙量多的葡萄抗病力强。

三、预测预报

葡萄霜霉病预测预报主要根据以下几项指标:

1、病菌卵孢子在土壤湿度大的条件下,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3℃时即可萌发。

2、日均温在13℃以上,同时有孢子囊形成;寄主表面有2~2.5小时以上水滴存在,病菌即能完成侵染。3、病菌潜育期长短因温度而异,与品种抗病性也有一定关系,抗病品种潜育期长。在适宜条件(23~24℃,感病品种)潜育期短时仅有4天,而在12℃时则延长至13天。

4、病害潜育期终结时,还须有高湿条件(有雨或重雾)才可长出孢子囊进行再侵染。

5、降雨多少、持续时间长短是霜霉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每年6月中旬到9月中旬,连续两旬降水量之和超过100毫米,必将大流行。具体测报时要参考当地气象预报资料和历年发病规律进行。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尽可能选用美洲种系列品种,因美洲种葡萄较欧亚种抗性较强。?

2、越冬期防治:结合冬季修剪进行彻底的清园,剪除弱枝梢,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秋冬季深翻耕,并在植株和附近地面喷1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以杀灭菌源,减少次年的初侵染。

3、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通风透光好且有良好的排灌系统的地方建园。

合理施肥:施足底肥,追肥应施含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复合肥。及时绑蔓、修枝、清除病残叶及行间杂草,加强排水工作。

? 4、药剂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或在其发病初期施药,喷雾时要周到,以叶背为主。

波尔多液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优良药剂,100多年来病菌还没有产生抗药性。在发病重的地区,于葡萄发病前喷布1:0.7:200的波尔多液2~3次,进行叶面保护,对防治葡萄霜霉病有特效。另外,58%甲霜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500培液;90%乙磷铝(疫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800~1200倍,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69% 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上述药剂交替使用,隔15~20天喷一次,根据发病情况连续喷药2~4次。

责编 早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