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食用菌大棚的消毒杀菌处理

2012-04-27 16:39:44  作者:SystemMaster

食用菌栽培,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病虫防治问题,而问题的本质,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预防的问题,因此,在食用菌整个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于每个生产者而言,都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热线咨询内容,结合调研实况,笔者发现,为数不少的菇农朋友对菇棚的消(毒)杀(菌)处理看得很是模糊,甚至是漠视,有的虽然已经有所意识,但处理措施却不能到位,故使得对于栽培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或发生趋势“心里没底”,及至病虫袭来,显得手忙脚乱,甚至胡乱用药,既浪费人力财力,又使蘑菇产品带有大量药物残留;本文专就菇棚处理问题与广大菇农朋友进行讨论,希望能对各位读者的生产有所帮助。

菇棚的修建要求原则

菇棚的修建,应根据各人的生产计划和生产方向而定,无法一概而论,比如计划周年化栽培的菇农,可将菇棚的标准提高一些,最好是冬暖式大棚;以反季节生产为主时,应尽量加厚墙体,并安装“大棚水温空调”,这样既可最大限度的保温,又可实现自由控温,为反季节生产奠定基础条件:至今仍有部分菇农仅在秋冬季节搞一批栽培,则无必要建设高标准菇棚,可修建单坡、平面式大棚即可,甚至依坡、依墙而建,简陋的设施,花费成本亦低得多。但是,无论何种菇棚,均要掌握一个原则,即:能够基本达到通风、保温保湿目的,尤其通风孔,以尽量贴近地面为好。过去一些“土菇棚”四面围墙、密不透风,病害肆虐,给菇农的生产造成的损失太大,教训可谓深刻的。

菇棚环境的消杀处理

强化“环境”观念,严格消毒杀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生产环境已开始每况愈下,诸如污染菌袋、带病菇体以及栽培废料的随丢乱弃,使之成为新的“病源基地”,造成病害频发,并伴发交叉感染,使持续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该现象自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显现,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治理。对于基地型生产,我们一直强调这个”环境”的改善问题,在无法做到大面积治理的条件下,在基地内可强化消毒杀菌措施:对栽培棚外包括操作场地周边,清理卫生,对于厩厕、垃圾等需严格清理,尤其要彻底清理污染菌袋以及菌糠废料等,并喷洒高浓度多菌灵敌敌畏混合液等进行杀菌杀虫,环境差者应连续用药两次。

新菇棚的消杀处理

棚内可使用百病去无踪、辛硫磷等药物,一般用量为1袋百病去无踪配50g辛硫磷,喷30m2左右,用药目标为地面、墙体以及立柱等,要求地毯式喷洒,然后密封菇棚,卷起草苫晒棚,密封2天后即可进袋发菌或出菇;发菌和出菇期间的预防用药,可每5天左右喷洒一次蘑菇杀病灵或百病去无踪,但要注意不要直喷子实体。

旧菇棚的消杀处理

连续使用多年的菇棚,棚内不可避免的存有相当数量的杂菌和病原菌孢子以及害虫类,因此,彻底进行消杀处理更显得非常必要。一般可按1袋百病去无踪配40g辛硫磷药物,地毯式喷洒20m2左右,然后密封菇棚,卷起草苫晒棚,密封2天后,再次用药并继续密闭晒棚,2~7天后,方可进袋发菌。

最后,特别提出一点,供广大读者参考:秋季尤其早秋栽培,建议8~10月份进行栽培的菇农,在处理菇棚前,最好先将棚中灌入大水,带水下渗后,参照上述进行药物消杀,然后,在菌袋入棚前,在棚内按每平方米O.25Kg用量撒铺新鲜石灰粉,之后再移入菌袋:如此可降低棚温,并最大限度的抑制某些杂菌病原菌的活性,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