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当前林果业实际,提出了发展平原农区特色林果业的思路,并就特色林果业的生产类型及栽培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进行了划分和归类。
关键词:平原 农区 特色林果业生产类型栽培模式
所谓特色林果业,即在生产定位,市场定向,经营定性及栽培模式取用与产量质量定标等方面,有具突出特色或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关于特色林果业的生产类型和栽培模式,目前就农学与林学领域还无人作出具体的划分和归类。本人结合漯河市林果业实际,学习参考外地与他人的经验认为平原农区特色林果业的主要生产类型有“林果产业经济型”、“生态林果经济型”、“观光林果经济型”和“林果艺术经济型”四种。
1、林果产业经济型:是以规模生产鲜果及其加工品为主体,扶取经济高效为目的的产业经济。其具体模式有:
1.1设施栽培模式:是以人工没置的保护设施为手段,控制调节自然条件,创造适于果树生长发育的优化生态环境。以调控成熟期(提早或延后),提高品质和增加产量与效益为目的,生产反季节、超时龄、无污染的优质鲜果,以满足市场,特别是淡季市场的需求。设施栽培,根据设施构造与生产目的的差异又分为:促早栽培、延后栽培、避雨栽培、果实套袋栽培、园地覆盖栽培、盆栽及脱毒无土栽培等具体的栽培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其共同特点是:采取高新技术,名、优品种和先进实用的设施,在人为造就适宜果树或果实生育的优化生态因子条件下,经过精细量化的科学管理,生产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产品,获取较常规露地栽培高高2~6倍的经济效益。随着科技的普及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与积累,加之目前农村种植业机构大力调整的良好机遇,设施果例这一新兴的高效产业,正以迅猛的势头蓬勃发展。
1.2优质高产果品基地生产模式:是以常规的规模化露地栽培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科技与物质的社会一体化服务等措施,将分散经营的千家万户果农组建成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使传统的基地分散经营和产地集货等销与先进的产业化经营及分货批发大市场嫁接融合。逐步构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生产,科技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的特色格局。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贮运、加工、包装、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1.3 “精品”生产栽培模式:是在以上两种生产模式的基础上,选取品种优良、技术成熟和管理精细的果园。在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上,采用根外追肥,果实套袋,着色管理,果面贴字,增色增糖及采后洗果打蜡等系列高新技术的量化管理,生产出高钙、富硒、带字及SOT等型、色、质、味奇优独特,超凡脱俗,医疗保健功能突出的成为进入超市,满足高收入消费者需求的“精品”,以其奇高售价获取高额利润。
2、生态林果经济型: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从平原农区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立足兴废挖潜,护农促农,绿化美化,改造治理和科学开发闲散土地;以林果业为主体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多层次,采用多手段,布局多树种,套种多作物安排多产业,发挥生物与产业群体的多效功能;建立纵横交错、排列有序,相得益彰的林果生态群落;在生态群落的时空结构系统内,使物流利用率和能流转化率尽力提高,并处在一个良性循环和谐共处的状态,形成清洁性、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以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提高的目的。主要栽培模式有:
2.1果粮间作模式:选取年生育期较短,冠型较小,枝叶稀疏与粮食作物的生育矛盾较小的树种(如:枣、柿等),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一般按(20~30)×(5~10)m的行株距定植;树下套种耐荫、矮生、浅根性或越冬性作物,实行大面积的果粮、果经(其它经济作物)间作套种。既可生产优质果品,又可起到农田防护和改善农区小气候的作用,达到果粮双丰收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
2.2果树林网和果树林带模式:即在平原农田林网和林带的基础上,一是更新改换为适应性强、结果早、用材与果品兼用,经济效益高的柿、枣、核桃、银杏等树种。二是在田、林水、路、机、电统一规划综合配套治理的基础上,做到田块成方(每方300亩以下),果林成网,四面闭合,不留空档。三要多树种搭配,实行乔、灌、菜、药、草结合,立体种植。有条件的还要大田实行粮、果、菜、瓜、经(其它经济作物)问作套种的一年多熟制。在达到农田防护改善农区气候目的的同时,实现粮、果、材(木材)、经多产高效,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共同提高。
2.3生态果园模式:根据作物之间存在的物候差异性,层次分布性、共生互补及契合相益性的原理,在果园内实行科学合理的果、药、菜、瓜、苗木、花卉、牧草、盆景及食用菌等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有条件的并与养殖、沼气、加工、贮藏等结合的多产业复合经营。使果园微生态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的利用转化率尽力提高,达到生物群落的食物链良性循环,各产业间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种、养、加有机结合,近期与长远利益兼顾,复合经营多产高效的目的。
2.4生态林果村模式:在实行果粮间作,果树林网与林带和生态果园三种模式的基础上,对村内外的坑、沟、河、渠、农户庭院及街道等空隙闲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改造治理,建立一个以林果业为主体的人工开放型的生态林果村。其具体要求与标准是:
坑、沟、河、渠:要因势造形,力求自然美观。做到岸边树上结果,树下菜、药、花、草间作,条子林护坡。力求水多养鱼放鸭,水少植苇栽藕,无水栽杨种柳。
农产庭院:以发展名、优、特、稀时令鲜果树种为主。要求统一模式,分区布局,形成一乡一树,一村一品的规模格局。院内做到乔、灌、树体合理配置,以利巧用空间,通风透光;达到圈、笼养殖猪、羊、鸡、兔;墙、棚、屋顶架上葡萄树;树下间作菜、药、花、草和蘑菇。有条件的实行圈、笼与厕所连体,兴建沼气池,提高物流、能流的利用转化率。
其它空隙地:要求村内不留空地,见缝插针,宜林、宜果、宜花木则因地因势,灵活布局。达到林、果满村庄、株株多见钱。
2.5果树进城模式:结合城镇总体绿化方案,在~些街道、河岸两旁,游园、绿地、花坛片林地、机关厂矿单位院内及建筑物的空隙地等适宜的地段,选择枝、叶、花、果奇态,色彩随季节变化,花色花型艳丽,开花挂果期长,树冠高大,低矮或具有攀缘习性,且适应能力强,易管理的银杏、柿、枣、核桃、枇杷、石榴、拐枣、大樱桃、树莓、草莓、葡萄、猕猴桃、大果碧桃等树种及品种。与其它绿化树种、花卉与草坪进行科学配置,因地、因树、因境地施以巧妙造型;或在公园、游园、单位门口、庭院、办公室、庭堂及阳台等适宜的地位摆布一些盆栽果树和果树盆景,以此提高城镇绿化档次,增加城镇绿化的植物多样性、层次性及人文内涵。既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最佳宜居城市的目的,又可增加城镇绿化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精神文明程度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以上几种生态林果经济生产栽培模式的实施,最终达到:大田果林网,村围生态园,满村摇钱树,户院花果香,生态得改善,五业齐发展的目的。逐步实现田、村、水、林、路综合开发,粮、果、林、菜、经立体经营,农、林、牧、工、商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绿化、美化、香化、净化的档次和人文内涵,实现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提高的目标。
3、观光林果经济型:是将林果生产与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人们休养歇息活动有机地融合一体,巧妙开发内涵式市场的新型林果经济。也就是在搞好林果产业经济与生态林果经济两种生产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文化遗产及奇闻典故与传说等实际,创建规模较大的四季有鲜果、游玩、观光、休闲、偿鲜购果相结合的百果公园或游园;或在搞好各类林果栽培模式,重点突出自己特色的同时,分别于盛花和果品成熟等景象壮观的有利时期,结合当地风俗特点,举办一些渚如“花、果、盛会”、“特色鲜果品尝节”及重大节日旅游、观光等活动。使广大消费者在清新雅致的环境中,情趣欢快地自愿宣传,购销自己的产品,不仅可获得较高的三大效益,同时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4、林果艺术经济型:其突出特点是:利用我国极其丰富的林果树种与品种资源;将园艺学、果树栽培学、花木盆景技术及传统的雕塑造型艺术有机地融入林果生产之中;采用稀奇珍贵树种及品种,应用树体致矮、艺术造型,无土栽培或盆土配方等高新技术;实行多树种、多内容的设计和造型;培育出一树多姿、一株异果、一果多色、同果分熟、多树共盆等奇态异姿,型、叶、花、果共赏的多种档次的果树盆景和盆栽果树。使消费者在绿化、美化、香化的高雅作息环境中,既能欣赏生态艺术精华,享受陶冶情操乐趣,又能品尝美味鲜果。使生产经营者在获取高额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根据对特色林果业的特点、经济类型与栽培模式的分析和我省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的发展方向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内林果业发展的总趋势;它的经济类型和栽培模式适合我省及我国大多数平原农区的生产实际;它的发展既可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又共同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它的产品既属营养丰富的生活必需品,又是医疗保健品,还是化工、医药及工业等产业的原料,市场需求量极大。从我省社会地理及自然条件来看;发展特色林果业不仅具有光照足、热量大、物候期早的天时优势;又有地平土肥、交通发达的地利优势;还有劳力充足政府重视及技术力量雄厚的人和优势;同时已具备各类林果经济型的示范样板的基础优势;另有以村庄、城镇为主占用的闲散土地,急待开发利用的潜力优势;目前全省很多乡镇已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来抓,群众发展积极性很高的机遇优势业已形成。综上所述,充分说明特色林果业在我省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