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番茄细菌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2-04-27 15:48:00  作者:SystemMaster
番茄细菌斑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当温室栽植番茄3~5年后普遍发生,发病后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一、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番茄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叶片感病后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划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叶柄和茎秆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扩展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秆变黑。花蕾受害后,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后期病斑连片萼片千枯,不能正常开花。果实感病初期呈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
二、发生规律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至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在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蔓延。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提倡采用滴灌与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控制空气湿度过大。
2.种子处理 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0.6%醋酸溶液浸种24小时,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或20%龙可菌悬浮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氢氧化铜溶液进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4次。

番茄细菌斑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当温室栽植番茄3~5年后普遍发生,发病后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一、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番茄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叶片感病后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划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叶柄和茎秆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扩展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秆变黑。花蕾受害后,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后期病斑连片萼片千枯,不能正常开花。果实感病初期呈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
二、发生规律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至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在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蔓延。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提倡采用滴灌与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控制空气湿度过大。
2.种子处理 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0.6%醋酸溶液浸种24小时,或用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或20%龙可菌悬浮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氢氧化铜溶液进行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4次。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