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蚕豆缺钾症状及发生时期

2012-04-27 11:36:12  作者:SystemMaster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壤缺钾已成为限制云南省蚕豆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蚕豆缺钾症状群众叫“上茶叶叶、黑腌菜病、矮缩病、柿花叶病、火烧枝、火炼边、莴笋豆等等”。蚕豆缺钾造成的损失,轻者减产30~60%,重者减产70~80%,甚至无收。据不完全统计,云南全省常年蚕豆缺钾面积50万亩,占全省播种面积15%左右。近年来,随着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单产的不断提高,氮肥用量增加,土壤中氮钾比值进一步拉大,有机肥料施用不断减少,在有限的化学钾肥中,大部分用于高产值的经济作物,蚕豆施用较少,蚕豆被视为“一把灰”作物,缺钾仍是生产的主要问题。

一、蚕豆缺钾症状

1、形态指标:叶片症状,在蚕豆主茎6~8叶期中上部叶片边缘黄化,黄化部分的外缘呈灰色和灰黄色,边缘逐渐变黑褐色、无光泽。罹病部分由外向内蔓延,叶片向外卷缩,叶片增厚上举,病叶叶色深,有角质化现象,最后枯死。茎杆症状,有矮缩型和非矮缩型两种。矮缩型植株,植株矮化,叶节距缩短,茎杆表皮有皱缩状,生长点不开展,簇顶,叶柄与茎杆、分枝与主茎开展角度小,叶片上举。非矮缩型植株,茎杆矮缩现象不明显,不簇顶。矮缩型病株如果后期不补给钾肥,一般无收成。非矮缩型病株缺钾没有矮缩型严重,产量损失在30~80%之间。茎杆是否矮缩而导致株高不同是衡量蚕豆缺钾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植株发病顺序是,首先是主茎发病,然后按第一分枝、第二分枝依次发病。有些植株,主茎枯死后,分枝生出,这时及时追肥症状停止蔓延,分枝能正常结荚。

2、生理指标:通过对健株、矮缩型病株、非矮缩型病株进行全氮、全钾分析后结果:矮缩型病株缺钾最为严重,非矮缩型病株次之,健株含钾量最高。全氮含量,矮缩型病株最高,健株最低,非矮缩型病株居中。无论是矮缩型还是非矮缩型植株,中上部叶片首先表现症状,这是缺钾症状的一个重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病株N/K比值提高后中部叶和上部叶变化最大,分别比健株提高13倍和12.7倍。顶部叶和下部叶提高不多,其中顶部叶仅提高1.6倍。

二、发生时期

蚕豆缺钾症状在生长初期不表现症状,一般在主茎多个复叶出现时也就是蕾分化即将开始,主茎7苔叶左右,蚕豆植株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并进期,开始表现症状,重病田块一般以头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开始表现症状。田间一旦发病,如果不及时补充钾素,发病率就一直呈上升状态。缺钾严重的田块发病早,缺钾较轻的田块发病晚,发病早的多形成矮缩型,发病晚的多形成非矮缩型,翌年元月中旬以后出现的病株多属非矮缩型病株。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