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养集约化养殖场苍蝇防治方法

2012-04-25 15:49:43  作者:SystemMaster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集约化畜禽养殖生产场的不断增多,一些养殖场由于不注重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再加上又离居民区较近,故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导致了有害生物的滋生,比如苍蝇的危害就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习性及危害:

苍蝇是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3个龄期)、前蛹、蛹、成虫几个时期。苍蝇的寿命虽然只有一个月左右,但其繁殖力很强。苍蝇的食性非常复杂,是属于杂食性蝇类,可以取食各种物质。由于它吐泄、排粪频繁,失水较多,又促使它频繁取食,因而它在滋生物质上边吃、边吐、边拉,造成严重污染。

苍蝇能够传播50多种疾病,对畜禽养殖有影响的其中重要的疾病有: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禽大肠杆菌、球虫病等,在疾病暴发时可加速游行性疫病的传播。

控制方法:

控制苍蝇的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物理方法,生物学方法和化学方法。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综合使用三种方法。

一、物理方法:在畜禽场内使用的方法就是及时地清除粪便。应特别注意死角中的粪便和污水,尽可能保持畜禽粪干燥。搞好畜禽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妥善处理清除的粪便,及时拉走或发酵。畜禽场的废旧垫料和病死畜禽也要妥善处理。

二、生物学方法:控制苍蝇的生物学方法就是在粪便中培养苍蝇的天敌。苍蝇的天敌包括甲虫、螨和黄蜂等。在自然情况下,粪便中苍蝇的天敌较少。干燥的畜禽粪有利于苍蝇天敌的发育,我们可以定期在畜禽舍的粪便上投放苍蝇的天敌。

三、化学药物法:化学药物是控制苍蝇的最有效武器。化学药物不仅可以杀死成蝇,也可以杀死蝇卵和幼虫。化学药物分为杀幼虫剂和杀成虫剂。

1、杀幼虫剂:高效杀幼虫剂主要作用于苍蝇发育过程中的幼体阶段,施药两周后才能看到效果,这类杀虫剂可以直接喷洒在畜禽粪便上或喷洒在清除粪便后的地面上。目前国内杀灭蝇幼虫的杀虫剂的有

①有机磷类:杀螟松,倍硫磷,马拉硫磷,敌百虫;

②氨基甲酸酯类:有苯二威;

③昆虫生长调节剂伏虫脲等,但由于掌握杀虫时期以及价格等关系,目前国内实际上很少用。另外,国内外也有通过饲料途径控制苍蝇的杀虫剂出售,如环丙氨嗪预混剂,在饲料中添加此药,用于控制畜禽栏舍内蝇幼虫的繁殖。

2、杀成虫剂:杀成虫剂可以快速杀灭苍蝇,但不是控制苍蝇的标准方法。经常使用的杀成虫剂分为以下几类:

①有机氯类:三氯杀虫酯;

②有机磷类:杀螟松(乳剂,可湿性粉剂),倍硫磷(乳剂,可湿性粉剂),马拉硫磷(乳剂,可湿性粉剂);

③拟出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混合;

④拟除虫菊酯类: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

杀成虫剂的施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蝇类停止面施药:在蝇类喜欢停落之处施药。将杀虫剂用常量喷洒或涂抹、粉刷,使杀虫剂有效成分按一定剂量均匀地附着在蝇类停留面上,当苍蝇爬行或栖息处理过的表面时,可以接触吸收杀虫剂中毒而死亡。

②空间喷洒:用杀虫气雾剂或弥雾剂进行空间喷洒,使苍蝇直接沾着药剂雾粒而中毒死亡,适用于快速杀灭蝇类。

③毒蝇绳(条索):利用家蝇在室内喜欢停留在绳索悬挂物上的习性。用棉绳,麻绳等浸泡在有机磷或长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待绳索吸饱药液后,取出晾干,悬挂在栏舍等处的屋顶或天花板上。

④毒饵:毒饵是简便、经济、速效、易行的蝇类防治方法。数小时之内常可出现奇迹般的效果:对敌敌畏等产生抗性的苍蝇,因药物进入的途径不同,能被0.1%-0.2%敌百虫糖水毒饵所控制。除混合食物性饵料的毒饵外,还有液体毒饵,粘胶毒饵,颗粒毒饵等,可以用于不同的场合。

综合控制:

对畜禽场控制苍蝇的一般综合控制程序为:清除粪便,用杀幼虫剂处理全部粪便的表面,同时使用杀成虫剂来防止成年苍蝇产更多的卵。

经过这样处理后,畜禽场可以维持6-8周有效控制时间,到期后可按上述方法重新处理。较湿的地方容易重新被苍蝇侵染,因此这些地方应及时用杀幼虫剂处理。如果发生大面积早期被苍蝇重新侵染,应重新处理所有粪便的表面。湿热环境或缺乏苍蝇天敌的地方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处理时绝对不要直接把杀成虫剂喷洒在粪的表面,这样会危害到苍蝇的天敌,也诱发抗药性的产生。家蝇的高繁殖率很容易使苍蝇产生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因此不同种类的杀幼虫剂和杀虫成剂应交替使用,任何过度使用或误用都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