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菟丝子还属小三类冷背品种,不为药商所关注。但进入21世纪后,该品异军突起,社会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势,而且还进入保健品市场。特别是进入2005年后,销量与价格连年走高,近期价格已上涨至30-33元(水洗)和25-28元(统货),较2002年的7元、5元,涨幅高达328%和460%,已成为药市上的抢手俏货,小品种凸显价涨快销的局面,为历年所少见,已引起多商关注。菟丝子缘何走出低谷,异军突起?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野生资源枯竭
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为野生。但近年由于产区各地农田大量使用农药,退耕还林、开发、建设、放牧等等诸多外界因素,使寄生在农田里的菟丝子生存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资源几近枯竭;90年代末期,野生菟丝子价格暴涨至20元左右,在利益的驱动下,产地农民便一哄而上,采取掠夺式的滥采滥收,导致野生产量逐年枯竭,据有关部门估算,年产量下降大约80%左右,而且缺口逐年加大。
二、种植面积锐减
由于野生品产量几近枯竭,缺口加大,价格上涨,于是各地农民开始“大上”,产量大幅增加,可是到了2000年,医药市场对菟丝子需求量却呈下降之势,市场价格也开始逐步下滑。据有关媒体报道,1999年为17元,至2002年已降至7元,降幅高达143%,跌幅之大,严重的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同时,我国粮油经济作物以及其它药材品种的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农民种菟丝子得不偿失,于是又开始“大下”,导致菟丝子产量连年减少,由2000年的2000吨,2005年减少至500吨左右,2009年仅为300吨左右,是历年最少的一年,仅为正常年份的15%左右。
三、库存大幅下滑
由于价格大幅下降,农民种植得不偿失,大面积的弃种导致产量呈逐年锐减之势,所以连年消耗了大量的库存,到2005年末已基本呈零库存。据药界资深人士分析,正常年份全国每年库存量当在2000吨上下,才能保证国内外市场的正常需求。但由于2005年产量持续下滑,产不足需,无力补充库存,导致库存量下滑至1200吨左右,较正常年份减少700~800吨左右。
四、市场需求攀升
据有关中医药专家介绍,该品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等功效。是我国制药集团(厂)和保健品企业生产新特药品的重要原料药材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以菟丝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各类药品、保健品大约300种以上。据有关人士估算,从2003年至今,市场需求量每年以500吨的速度增长,2003年为1000吨,2005年再增至2000吨左右,2009年已增至4000吨左右。
五、后市持续走强
由于菟丝子产量和库存量逐年下降,而市场需求却在连年增长,市场缺口加大,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产不足需已成定局,短期内难以缓解。因此,菟丝子的后市价格还有较大上行空间,持续走强是大势所趋,今明两年当是购销两旺、价格稳步上涨的时期,后市价格有望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