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金钱龟的养殖方法

2012-04-23 16:01:53  作者:SystemMaster
金钱龟又叫三线闭壳龟、断板龟、红肚龟、金头龟等,属珍稀龟种。其肉味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可出口创汇,是发展前景好的淡水龟。现将其关键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 1 )生活习性

金钱龟喜欢栖息在水中,受惊后即潜入水底。人工饲养的金钱龟-般在傍晚时才上岸活动或觅食,它性情温和,不咬人,也很少互相攻击;喜群居,-般两三只同居-穴,多时每穴达七八只。金钱龟是变温动物,每年 11月至来年 3 月为冬眠期,身居穴内不食不动, 4 月开始外出活动。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24 - 32 摄氏度,温度上升到 36 摄氏度时开始不适应, 38 摄氏度时会蛰伏不动,温度达 45 摄氏度时会"热死",温度下降到 10 摄氏度以下即进入冬眠, 4 摄氏度以下有"僵死"的危险。

金钱龟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野生时,主要摄食陆生昆虫、小节肢动物、蚯蚓、鱼虾、螺、蚌等,偶尔也吃食植物茎叶。人工饲养可投喂蚯蚓、小鱼虾、螺、蚌和禽畜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也吃米饭、面条、谷类、玉米或瓜果等植物性饲料。每天的摄食量为龟体质量的 5 %- 10 %。金钱龟的摄食活动与温度直接相关:水温低于 20 摄氏度时基本不摄食, 24 摄氏度时才摄食,故其摄食量会随季节变化而增减, 6 - 9 月为旺食期。摄食时间-般在傍晚到第 2 天早晨。

金钱龟生长速度缓慢,每年约增重 100 克。但在夏秋旺食时期,若饲料充足且质量好,-个月可增重 20 - 30 克。

( 2 )繁殖习性

金钱龟-般 5 龄性成熟,卵生,体内受精。-般在每年的秋季交配,次年夏季产卵。每年 9 - 10 月温度 20 - 25 摄氏度时,性成熟的金钱龟在下午 5 - 6 点钟开始发情交配,来年 5 月,水温上升到 25 摄氏度时,雌龟开始产卵。产卵持续到 7 月底结束,全期产卵 3 - 4 次,每次产卵 2 - 4 枚。产卵前,雌龟先选择土质松软的浅滩沙堆,或在树根、草丛中挖穴,然后产卵于穴中;产卵后用后肢或尾巴将泥沙覆盖洞穴,再用身体压实后才离去。受精卵留原穴内,经 50 - 80 天可孵化出小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孵化,因环境条件变化大而不利于胚胎发育,孵化率低。人工养殖应采用控温保温、集中孵化,能提高孵化率。其孵化方式方法与甲鱼、乌龟的人工孵化方式方法基本相同,孵化室温度控制在 28 - 33 摄氏度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 80 %- 85 %为宜,-般 60 - 70 天可孵出小龟来。

( 3 )饲养管理方法

与甲鱼、乌龟的饲养方式-样,金钱龟也要按不同年龄、不同规格分级分池饲养。刚孵出的稚龟身体幼嫩,活动能力弱,要在室内小池中专门培育。池子不宜太大,-般 10 - 20 平方米为宜,池底铺垫 10 厘米厚的细沙,池的四周铺设约占总面积 1 / 5 的陆地并成-定坡度,便利稚龟上岸休息。池水深 20 - 30 厘米,每平方米水池放养稚龟 20 - 30 只。若稚龟数量少,也可采用塑料大盆培育,盆中倒扣几块瓦片做饵产台与休息台。培育稚龟主要投喂煮熟捣碎的蛋黄和小鱼虾肉等细嫩新鲜的高蛋白饲料,日投喂量为稚龟体重的 3 %左右。要注重管理,每天早晚要巡视检查,观察稚龟的摄食与活动情况,并及时清除残饵。要保持池水清新,每隔 5 天左右更换 1 次池水。稚龟经越冬后可转入幼龟或成龟饲养阶段。

幼龟和成龟的饲养方法相同,饲养池可用土池,也可用水泥池,面积依放养量而定,幼龟池-般以 30 - 50 平方米为宜。池周围也要设斜坡陆地供龟上岸休息与摄食,陆地上还要设假洞穴或若干个沙堆,供龟栖息其中。池水深 60 厘米以上,水中放养些水浮莲、水葫芦等,供龟隐蔽或度夏。池外围要修筑 T 字形防逃围墙。每平方米水池可放养 50 克以下的幼龟 10 只左右,体重 100 克以上的可放 3 - 5 只。投饲均以来源广泛的蚯蚓、鱼虾肉、禽畜内脏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为主,并以投喂鱼虾肉效果为好,因其蛋白质含量高,又容易消化吸收。日投饲量为龟体质量的 4 % - 5 %,具体应根据季节、温度和龟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投饲以全部吃光为宜,若有剩余,则下次投饲可酌量减少,以免浪费饲料和污染环境。

金钱龟喜静怕噪,喜洁怕脏,喜生活在安静且水质清新的环境中,故培育池的水色以淡绿色为宜,透明度在 30 厘米左右,要每天巡视检查,注重水质变化,适时更换新水,保持良好的环境,促使金钱龟多食快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