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完珍元公司郑智远之后,他带领我们一行人驱车前往另一个乡镇-屏东县新园乡,实地参观养蛙场。蛙场主人是年轻的李松桂,他在退伍后听朋友说养殖牛蛙还不错,也花了2百万设蛙场,一股脑的踏入养蛙界。
从台21线省道转入新园乡仅6米的乡间小道,道路两旁都是稻田,偶尔穿插着畦水车扬动着的鱼池,不久,我们来到李松桂的养蛙场,占地约0.5公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许多砖造的矮墙所隔成的蛙池,整齐的排列着,墙高1~1.2公尺,上面架设黑色的遮阳网,在南台湾的简朴乡村里显得格外醒目。
走近蛙场,一声声宏亮的牛叫声此起彼落,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进了养牛场,“牛蛙”果然名不虚传,数万只牛蛙齐鸣声势惊人,近距离谈话得大声咆哮才听得见,真够夸张。
蛙场里一格格蛙池整齐的排列着,每格蛙池大约十几平方米(4~5坪),墙高及腰,每池都有一个进水口及排水口,进水口由上端往下喷到池中央,池底地面有一点斜度往排水口倾斜,墙外即是排水沟,走道宽约1米多。除了蛙池外,另有一存放饲料的仓库及人休息的房间,整个养蛙场建设相当的简单。
这个面积0.5公顷的蛙场主人李松桂看起来30岁不到,却已经有7年的养蛙经验。他说当初退伍后没事,也是听朋友说养牛蛙还不错,「不要看这个蛙场简简单单,前前后后也花了新台币2百万。」
李松桂的蛙场共有130池,每一池饲养500~2,000只牛蛙,每年生产约15万台斤(90公吨),一年养一期,一个人看顾。
李松桂向笔者表示每年立春时放养幼蛙,蛙苗向专业育苗场购买,每只约新台币1.5角。放养幼蛙每池约放1万只,大蛙时要疏散。饲养用水连续不断的进排,不过水流很小,池水脏了才清。「有的人经常清蛙池,也有人饲养期间从来不清理,看个人的想法。」李松桂继续说,养蛙的每日例行工作主要就是喂饲料,他每天要花3小时来喂饲料,顺便看看池蛙的健康状况。
牛蛙的毛病还算不多,主要有皮肤病、黄病、红腿病及产氧单胞菌及链球菌等,李松桂每星期用BKC消毒一次。「最可怕的是感染链球菌,传染速度快,2~3天就全池死亡,而且会感染别池。黄病的话,在蝌蚪时期就会发生,变脚后1~2个月内都仍会发病,在天气热时较易发生黄病,死亡率可达15%。」
李松桂说,如果价钱可以,他自己养到5两重就开始出售牛蛙,养到大(10两)才卖价格好坏很难说。养蛙的育成率约60~70%,也有人早卖,损失很少,当然也曾见过全部阵亡的例子。
牛蛙的饲养管理最重要的是饲料要用好的质量,一般牛蛙饲料的缺点是水中安定性好则消化必定不良,消化好则水中安定性差,还有就是粉末过多容易污染水质。经过特殊配方设计金牌牛蛙浮性饲料,客户使用后反应两者都能兼顾而且牛蛙排便顺畅,成长较一般快速,也不必担心粉末碎屑污染水质,造成管理上的困扰。
在屏东新园乡一带的养蛙场大多是买幼蛙来饲养,而盐埔一带则是自己留下一些成蛙做繁殖用。买苗来的虽然要花钱,但是可以整批购买,自己留种繁殖的成绩好坏不定。蝌蚪变态成青蛙后,饲养6个月体重就可达10两(375公克),这时已性成熟,每只牛蛙约可生产1万只蝌蚪。如果要自己繁殖下一批蛙苗的话,可视自己的养殖需求量来留下种蛙数量。
牛蛙原产地是北美洲,原本适合在较寒带的地区生长,不过可适应的温度范围相当广,3~40℃都可存活,寒冷的地区虽然较适合牛蛙习性,但是生长慢,不符合饲养的经济效益。台湾屏东的屏北地区有非常适合养殖的气候,此地牛蛙的生长速度比台湾北部快3个月,因此台湾的养蛙场多集中在高屏地区。
在提到养蛙的辛苦时,李松桂说前几年的杜鹃台风把他的遮阳网吹坏,虽然加了水深,但是池蛙直接在阳光下曝晒下,使得牛蛙有1个月不大吃饲料,虽然遮阳网只损失10万,但牛蛙的失重高达5,000台斤(3,000公斤),当时行情30元,价值15万,来来回回的损失,把利润都吃掉了,使得该年做白工,还好是价格不错,否则就要赔钱。
李松桂的养蛙场占地约0.5公顷,构造看似简单,设场时也投资了近200万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