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牛蛙及其蝌蚪和其它动物一样,由于活动范围小、饲养密度大、水体环境的恶化和本身抵抗能力的下降,会发生多种疾病,影响养蛙的经济效益。目前牛蛙疾病的防治技术还不够成熟,有些疾病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搞好生态环境,减少牛蛙生病。
1、蝌蚪的疾病及其防治
蝌蚪的疾病较多,主要是水霉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
1.1水霉病
病原体为水霉菌。该病主要由于牵捕和搬运蝌蚪操作不慎或因寄生虫破坏皮肤,致使水霉菌的动孢子从蝌蚪伤口侵入寄生。它吸取蝌蚪皮肤里的养料并迅速萌发。水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蝌蚪组织,使肌肉腐烂坏死。又因为蝌蚪皮肤外面长着成团的棉花状菌丝,造成负担过重,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方法:在牵捕和搬运蝌蚪操作时要仔细,避免受伤。发病的蝌蚪可用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2.5小时,能取得较好疗效。
1.2锚头鳋病
病原体为锚头鳋。主要寄生在蝌蚪胴体与尾交界处的略凹陷部分,虫体头部深深钻人蝌蚪组织中,留在寄主体外部分占身体全长2/5-2/3。寄生部位的肌肉组织常发炎红肿,并溢血而出现红斑,严重时发生溃烂,组织坏死。虫体吸取蝌蚪的血液和体液,1尾5-6厘米的蝌蚪身上寄生3-4个鲤锚头鳋,会很快引起蝌蚪死亡;寄生1-2个时虽不立即死亡,但会使蝌蚪生长停滞。
防治方法:蝌蚪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杀灭水中锚头鳋幼虫。治疗用浓度10-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2.5小时,每天一次,连续2-3次,虫体在2个星期后陆续死亡,蝌蚪在浸洗时会出现浮头现象,应用清水洗掉鳃上的粘液和沉积的微量二氧化锰,以保证鳃的呼吸正常。也可用浓度为0.5毫克/升的90%敌百虫液全池泼洒,有较好疗效。
1.3车轮虫病
病原体为车轮虫,寄生在蝌蚪的皮肤和鳃表面上,使寄生处呈现青灰色的斑。当大量车轮虫寄生在蝌蚪身上时,会使蝌蚪生长停滞,进而引起死亡,对小蝌蚪的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蝌蚪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的硫酸铜加0.2克的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有较好的疗效。
1.4舌杯虫病
病原体是筒形舌杯虫。大量寄生时会引起蝌蚪游泳迟钝,生长停滞,进而死亡。对小蝌蚪危害较大。
防治方法:每立方水体用0.5克硫酸铜加0.2克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有较好疗效。
2、牛蛙的疾病及防治
牛蛙的疾病也很多,病情也比较严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必须引起养蛙工作者的充分重视,特别要做好预防工作。
2.1红腿病
病原体为气单胞茵属的嗜水气单胞菌。幼蛙和成蛙都能发病。发病的牛蛙瘫软无力,活动迟钝,不吃饵料,身体腹部及腿部皮肤出现红点或红斑,以致溃烂,且两处骨肉呈点状充血,严重时全部肌肉呈红色,还并发肠胃充血发炎,发病较急,病蛙很快死亡,传染性极强,往往几天之内能使整池蛙死亡。
防治方法:应以预防为主。此病都发生在养殖过密和水质不好的养蛙池。在目前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放养量也要适中,不宜过密;养蛙池要经常换水;每星期还要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1次。已发病的要进行隔离。
许多抗菌药物对该菌有较好抗菌作用,治疗时配制25%的萄葡糖生理盐水(蒸馏水100毫升+0.9克食盐+25克萄葡糖),每100毫升+40万单位的庆大霉素或氯霉素或卡那霉素,浸泡病蛙3-5分钟。也可在饵料中拌人磺胺类药物,一般每千克饵料中拌人磺胺1克,连用5-6天。
2.2腹水病
病原体为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病蛙有大量腹水,腹部膨大。腹水呈淡黄色或红色。肠胃均发红充血,部分蛙还伴有肝肿大。此病流行季节为5-9月。
防治方法:同红腿病。
2.3腐皮病
病原体是奇异变形杆菌和克氏耶尔森菌。发病初期牛蛙头部皮肤失去光泽,出现白花纹,接着表皮脱落,出现腐烂,严重时露出肌肉,随后发展到躯干以致整个背部。发病的蛙单独栖息在阴暗的地方,并经常用指端抓其患处,呈现出血现象。
防治方法:养蛙池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每星期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的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1次。患病的蛙用2毫克/升的卡那霉素或磺胺甲基异噻唑或羧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合剂浸泡,疗效显著。
2.4肠胃炎
病原体为细菌。牛蛙和蝌蚪都能发病,但主要是蛙发病。病蛙不安定,东爬西窜,有时在水中打转离群独居,喜欢钻泥,进而身体瘫软无力,低头弓背,闭目不食,腹部膨大并显红斑,肛门红肿,解剖观察肠胃内无食物而有淡黄色粘液。发病急,死亡严重。
防治方法:病蛙要立即隔离。治疗可用胃散片或酵母片,日服2次,每蛙每次半片,连服3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