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湾里:城乡统筹发展谱写湾里秀美新画卷

2013-05-08 09:15:05  来源:江南都市报  作者:陈丹
城乡统筹网讯“错落有致的赣派民居,散落在梅岭绿海之中,拿出相机随便一摁快门,就是一幅完美的水墨画卷。此趟梅岭之行,真是大有收获!”5月7日,来自浙江的摄友团冒雨来到南昌市湾里梅岭景区采风,看着朦胧烟雨笼罩中的梅岭美景,发出由衷的赞叹。记者从湾里区政府了解到,近年来,湾里用打造景区、景点的方法改造提升农村,谱写了湾里秀美新画卷。

旧城改造创造城市征收“湾里现象”

2011年6月,新一届湾里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到任,湾里如何发展成了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梅岭的优势是生态,但梅岭要的不是没有发展的生态,而是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湾里区相关负责人称,湾里明确提出“四区互动、奋力比拼、富民强区、健康湾里”的战略思路,确定了城区、景区(农村)、园区、社区协调发展的思路,围绕景区这个最大特色,全力推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城乡一体化、镇村大联动,城区是龙头,而要做大做靓城区,旧城改造、房屋征收是绕不开的一道坎。2011年9月,湾里全面启动历届班子想做而未能做成的招贤中路旧城改造计划。仅用70来天,便完成2000余户、45万平方米的房屋征迁任务,创造了全国城市征收中的“湾里现象”,引起省市乃至全国的关注。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评价:“湾里征收力度很大、速度很快、操作很稳。”经过征收扩容,湾里主城区吸纳农村人口、承载更多城市居民生存发展的能力大大提高。

山村个个是景点乡镇处处有景区

自2011年6月以来,湾里区以“做靓景区、做美农村、做旺人气”为抓手,按照“农村打造成景区、村庄打造成景点”的要求,先后打造了乡村旅游示范村南源村、湿地型新农村湾头村及太平文化艺术街区心街,先后形成“古韵梅岭”、“锦绣罗亭”、“文化太平”的特色小镇格局。

赣派民居、亲水平台、休闲亭、游步道、停车场……5月7日,漫步在湾里区几个乡村,摄友们的相机响个不停。在太平镇,天蓝、水绿、风清,群山环抱,绿树郁郁葱葱,恰是一个天然的生态“氧吧”。

湾里区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湾里区是景区,因此在小城镇规划建设时更加注重与景区的融合,使小城镇建设成为提升景区品位、做强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

用城市的模式管理农村的垃圾

2012年4月,湾里区大气魄投入资金2.53亿元,以景区旅游主干公路沿线为重点,启动景区环境综合改造项目,实施沿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沿线农房立面改造等10项工程。此外,2011年起,每年投入500余万元,将全区所有村庄、集镇、主干公路、水系、旅游景点景区、农村中小学、农村卫生院列入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范围,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转、区处理”新模式,实现“用城市的模式、管农村的垃圾”。

短短一两年,湾里山区中的农村以一个个掩映在山水之间的景点的新形态,成为湾里景区一大亮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3月,湾里梅岭景区登山休闲的游客近40万人次,是2011年同期的近两倍。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