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元(重庆)电脑有限公司内,工人在组装笔记本电脑键盘。 记者 唐浩摄
重点电子信息产业板块规划
产业板块名称 2015年销售产值(亿元)产业板块名称 2015年销售产值(亿元)
计算机产业集群 6000 软件及信息服务产业集群 2000
通信设备及物联网产业集群 1000 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500
集成电路与元器件产业集群 200 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200
光伏与LED产业集群 100 数字医疗、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集群 100
电子装备产业集群 100
记者 孙黎明 实习生 朱妍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打印机……未来3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将力争完成3000亿元投资,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0%,占重庆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努力将IT产业打造成为我市的第一支柱产业。根据昨日出炉的《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围绕IT产业,重庆将布局9大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进75个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提升产业水平。
IT产业结构尚待优化
我市IT产业已形成“品牌+代工+配套”的“5+6+500”产业体系和“研发+制造+结算”的发展模式,去年实现总产值及软件业务收入2017.07亿元。昨日来自市经信委的消息称,今年1~7月,在笔记本电脑产业的强劲带动下,IT行业产值同比增长76%,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不过,我市IT产业仍面临结构尚待优化。”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说,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笔记本电脑行业一枝独秀,产值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超过40%,产业抗风险、抗市场波动能力不强。
此外,重庆IT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有30家,但百亿元以上的仅4家。除笔电产业外,其他领域缺乏规模较大、产品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和具有较强带动性的重大项目。
将打造9大产业集群
沐华平说,重庆的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将打造9大产业集群、优化空间布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加大产业人才储备、进一步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
9大产业集群包括:计算机、软件及信息服务、通信设备及物联网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家电、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光伏与LED、智能仪器仪表、数字医疗与汽车电子等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其中,产值最高的当属计算机产业集群,到2015年将形成年产1亿台笔记本电脑、5000万台打印机、5000万台显示器的生产能力,销售产值达6000亿元。这一集群成型后,将开出庞大的原材料采购大单。市经信委表示,铜、镁、铝、碳纤维、钢、塑胶颗粒、粘合剂、橡胶等原材料提供商,将在重庆找到庞大市场蛋糕。
布局7大重量级园区
为推动产业集聚,我市将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4个百亿级产业园区。
市经信委表示,千亿级园区中,两江新区将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北部新区等为主要载体,发展笔电、软件和云计算、智能家电、通信设备、智能仪器仪表、LED、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应用电子等产业;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则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打印成像设备、集成电路与元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设备等产业,建成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经开区将重点发展移动终端、物联网、智能家电、消费类电子等产品。
此外,还有高新区、万州工业园、璧山工业园、永川工业园4个百亿工业园,每个园区重点培育的拳头产品各不相同。例如,高新区将重点发展PC零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家电、通信设备、应用电子等。
就业人数5年将增77万
根据我市针对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情况调查,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将从2010年的8万人增加到85万人,新增77万人。为满足用工需求,我市将建立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与调度系统,开展用工预培训,预计“十二五”期间每年储备20万人以上。
在物流通道建设上,重庆将加速物流通道建设,除了完善渝新欧的基础设施建设,减低箱公里运价,我市还将推动“重庆—昆明—缅甸石兑港”南亚铁路通道建设。另外,年内我市将重点开辟美线及亚太国际航空货运航线,今年力争达到每周50班,保证高峰时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需求。
3000亿元资金怎么投?
主要用于75个重点项目
记者 孙黎明 实习生 朱妍
未来3年,我市IT产业总投资将达3000亿元,资金将主要投入哪些方面?市经信委表示,资金将主要用于75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涉及品牌电脑生产基地、笔记本零部件生产基地、笔记本原材料生产基地、锂电池生产基地、硬盘生产基地,以及显卡声卡生产基地、物联网基地等。全部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9911.15亿元。
市经信委表示,投资额排前三位的项目,分别是笔记本零部件生产基地、品牌电脑生产基地(以及重庆物联网基地)、硬盘生产基地。其中,笔记本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为700亿元,品牌电脑生产基地和物联网基地项目的投资分别为300亿元,硬盘生产基地预计投资可达250亿元。
市经信委表示,这75个项目投产后,多种电子产品将实现本地造,企业采购和市民消费成本有望随之走低。以总投资为20亿元的经开区3G产业基地为例,目前正处于加速建设阶段,投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届时将有多种智能手机、传统手机亮相。
商报记者从经开区了解到,除了国虹,经开区还新引进了北大方正、国信通、高讯霸灵、赛丰基业等手机生产企业,目前正督促企业尽快完成工商登记和落实生产场地。预计未来5年内,经开区的手机年产能将达1亿台,形成产业集群,大部分手机将销往海外市场。
各方声音
专家:集群化降运营成本
记者 高亮
对于我市IT产业三年振兴规划,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吴正茂认为,依托产业集群和园区的优势,能够引进众多配套企业,形成上下游整条产业链,从而降低运输等各方面成本。
吴正茂还表示,随着重庆IT产能逐渐释放,对产业工人的需要也会不断增加,大大拉动就业。通过推动新型工业发展,可推动整个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还建议,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科技产业,在巩固现有技术研发的基础之上,还要不断提升产业结构,而产业集群化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企业:看好重庆市场前景
记者 孙黎明 实习生 朱妍
“IT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将推动企业运作项目的力度。”中兴通讯副总裁吕阿斌表示,中兴将围绕交通、医疗、市政、民政等领域,拉动重庆云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
曙光副总裁聂华表示,三年振兴规划增大了企业发展的信心,避免了盲目性的产业发展。“就曙光自身来说,目前的投资和行业拓展还处在一个较为谨慎的状态,也很看好重庆市场前景,我们会积极关注和期待后续配套政策。”
两江新区:IT产业拉动出口
上半年,两江新区进出口总额91.33亿美元,占全市36.5%,同比增长2.6倍。“在出口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占据出口主力军的笔电产业和相关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强力拉动。”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两大功能板块——保税港区笔电基地迅猛发展,达量上产;两江工业开发区着力电子信息产业链,吸引投资。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