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武汉市关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2012-05-11 10:14:49  作者:SystemMaster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如何服从服务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等,体现了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武汉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主题,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上作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武汉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与体会

近年来,我们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上的实践和探索可以归纳为“六个着眼于、六个对接”:

(一)着眼于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探索城乡对接的组织设置

适应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和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城乡结合的党组织设置形式。

一是探索建立联建型党组织。在经济、地域联系紧密的区域,打破单位界限,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党组织设置方式。东西湖区慈惠街以乡村休闲游“四季吉祥”项目为载体,组织3个农场大队、2个企业、2所学校组建联合党总支,探索“村村联建”;黄陂区祁家湾街以谦森岛庄园为重点,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以三江新农村建设、武烟黄鹤楼科技园、中百快生菜基地等项目为重点,探索“村企联建”,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探索建立产业型党组织。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打破行政区划设置,推广“支部加协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做法,探索设置“跨区域产业党组织”。新洲区双柳街、东西湖区东流港牧业园、汉南区湘口街等依托蔬菜种植、奶牛养殖、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和专业型党小组,使组织构架与经济规模、结构调整、党员流向相适应,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社区型党组织。在远城区城郊结合部农村、集镇中心村等区域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培养独具特色、功能各异的新型农村社区。涌现出以黄陂油岗村党支部、高车畈村党支部等为代表的260个农村社区党组织。

(二)着眼于共享互用,探索城乡对接的干部人才智力支撑

重点引导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向农村转移,带动和促进资金、信息、项目等其他资源向农村基层转移,壮大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

一是培训提高与机关选派相结合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从2003年以来,利用高校资源,坚持用5年的时间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计划,在华中农业大学分期分批对全市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近400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全面提升其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同时,拓宽来源渠道,从市、区直机关和乡镇、街道选派526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指导帮助工作。近期还提出计划,从今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每年选派100名(3年共300名)农村社区、城郊村党组织书记到城市社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社区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农村社区建设。

二是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不断壮大农村后备力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2008年起,分批选拔2021名农村基层干部、优秀青年免费进行脱产、函授培训,接受大专学历教育,力争到2009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认真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完善配套政策,按照人均3.3万元/年标准落实报酬待遇,鼓励和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补充新鲜血液。

三是组织调训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骨干队伍。依托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在新洲徐古、江夏安山、黄陂谦森岛、汉南湘口、东西湖石榴红、市农科院,组建以菌种加工、苗木花卉、经济林果、水产养殖、休闲旅游和蔬菜种植为特色的6个农村基层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由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涉农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采取组织调训与自主办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培训不少于5000人,重点培训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和青年创业农民,培育开发农村产业人才资源。

(三)着眼于双联双管,探索城乡对接的流动党员管理

按照流入地与流出地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原则,积极开展“双联双管”试点,探索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流动党员纳入有效管理。

一是双向共建组织。城市党组织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同街道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机衔接,在流动党员集中的“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市场、小区及专业协会建立党组织;农村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服务机构或者商会、行业协会,以区或者乡镇为单位,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目前,全市1180个社区、2326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120个新社会组织、200多栋商务楼宇、80多个专业市场、40个经济园区建立了党组织;全市在北京等地共建立18个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双向建组织,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有家可归”。

二是双联共抓活动。各区、乡镇街认真履行流出地职责,保持与流入地党组织的密切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流动党员开展党的活动。黄陂区主动与北京洋桥街、望京街党工委加强联系,共同指导在京的流动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领导班子,并跟踪指导他们开展工作。一些依托项目、工程建立的流动党员临时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联手组织活动,实现公司总部党组织与业主方党组织的双重管理。百步亭花园社区党委在社区43个施工单位中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活动,协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三是双管共担责任。鼓励各区、街道与外来党员输出集中地党组织签订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协议,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江汉区与河南商城、浙江温州等6个市(县、区),江岸区与河南省光山县等地签订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协议书。2008年1月,北京、广东等地党委组织部与湖北各市州及部分县市党委组织部在我市召开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工作研讨会暨协议签字仪式,9家省内外县(市、区)与我市相关区成功签订协议,形成流出地与流入地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

(四)着眼于互帮互助,探索城乡对接的党组织互动形式

注重整合城乡党建资源,探索建立城乡联动、互帮互助的党组织互动形式。

一是大力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双百共建”活动。组织8个中心城区的100个机关、街道、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6个远城区的100个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结对,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双百共建”活动,发挥城市党组织在工作理念、管理机制、人才资源、资金设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城乡党组织互助共建机制,重点在“六帮六促”上下功夫: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村党组织明晰发展思路;帮助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促进提升工作能力;帮助培养党员“双建双带”示范标兵和党员示范户,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帮助建设致富创业项目,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帮助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其转移就业;帮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二是不断深化城乡结对帮扶活动。2003年以来,全市共有751名副局级以上干部、3393名处级干部参与对口帮扶,共捐款580万元,提供各类有效信息14000多条,帮扶贫困户9488户。连续组织小康工作队进驻老区贫困地区开展对口帮扶活动,累计帮扶贫困村达到1040个(次)。

三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党组织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百企联百村、互利帮老区”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已有116家企业结对帮扶147个老区村,52家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和驻军单位以及社会仁人志士广泛参与农村家园建设,投入资金13亿元。

(五)着眼于提升整体功能,探索城乡对接的党组织活动方式

注重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群众需求的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全面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五好”创建活动。每年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以创建“五好”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级联创”、城市“双创”活动,制定考评细则,明确创建目标任务,按照统一部署、分类考核、集中命名的方式,做好城乡“五好”党组织的评选表彰活动。2007年,全市“五好”社区、街道的比例分别达到89%、59%,“五好”村、乡镇的比例分别达到53%、58%。

二是深入开展城乡党员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以“群众在心中、服务见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一系列贴近基层、贴近党员、贴近群众的实践行动,引导党员把先进性展示在工作岗位上,落实在服务群众中,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全市社区成立“吴天祥小组”2469个,成员4.2万人,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救助服务、便民利民生活服务、化解矛盾疏导服务、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形成“民呼我应,民需我帮,民困我助”的工作特色。

三是不断丰富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活动载体。在城市社区,大力开展党员“吴天祥小组”社区服务行动、下岗党员带头就业和带领再就业的“双带”行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行动等“三大行动”,建立807个再就业“双带”行动服务站,培植632个党员“双带”基地、852个“双带”典型,帮助1.3万多名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带领4.8万人次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在农村,广泛开展党员“双学双培双带”活动,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现有基地848个,2007年共有935名致富能手被培养成党员,有5381名党员掌握1—2门致富技术,148名符合条件的青年党员被培养为村“两委”后备干部。

(六)着眼于资源统筹配置,探索城乡对接的党建工作要素保障

健全完备的保障体系是推进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是统筹规划城乡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城市社区着力推进党员服务中心(站)建设,在农村扎实推进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新场所,为服务党员群众提供新渠道。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按照每个村新建8.8万元、改扩建4.8万元的标准,投入6681万元,新建746个、改扩建759个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

二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党员教育网络。在全市农村开设终端站点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配套建设具有实时传输演播功能的市级中心课堂,开通具有VOD点播功能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站,形成城乡一体化党员教育网络。2008年七?一前,全面完成100%终端站点建设目标任务,网络覆盖2250个乡镇、村,延伸到68个“党员农户”;2250名终端站点管理员持证上岗,37425名党员干部走进农村远程教育。

三是统筹城乡党建专项工作经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通过党费划拨、基层单位筹集、部门支持、社会赞助等途径,建立统筹城乡党建的专项工作经费。市财政按每年每个区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各区按每年不低于15万元的标准,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实行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运行经费“两贴”制,从市财政和市管党费中下拨专项经费,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给予补贴。

四是统筹城乡基层干部经济和政治待遇。从财政下拨经费,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村党组织书记发放岗位工作津贴。对全市离任村主职干部按任职年限实行相应的生活补贴,逐步解决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2007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定向考录13名乡镇公务员,调动广大村干部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面临一些突出矛盾,主要体现在“五个分割”:

一是城乡思想观念的分割。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分割,深刻影响并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思想观念将在一段时期内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也必然影响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的构建。同时,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不强,能力还不足,亟待加强能力建设。

二是城乡二元体制分割。当前城市与乡村之间仍然存在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与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之间的经济二元结构,以及以城市社会为一元与以农村社会为一元的社会二元结构。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突出表现在城乡产业差距、收入差距、资源配置差距、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差距等方面,这些因素无疑会制约着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统筹发展。

三是城乡组织设置分割。长期以来,党组织按照行政区划和单位设置。“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使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类型的单位党组织相对封闭、隔离,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党员居住地和就业单位之间基层党的建设相对分离。党组织体系形成了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局面。随着新经济、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强的趋势,出现党建“盲区”和组织“空白点”,这种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社会管理格局不相符合。

四是城乡人才资源分割。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优越待遇,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而农村却面临各类人才的严重流失。随着年轻党员和有文化、有头脑、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大量外出到城市,造成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干部能力素质不强,实用人才短缺。目前,人才选拨培养还没有突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的局限,城乡干部“上挂下派”的交流力度不够,农村干部待遇低、岗位缺乏吸引,更限制了城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城乡人才的分布不均成为制约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的“瓶颈”。

五是城乡党建工作资源分割。一方面,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反差,各种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在空间分布上集中流向城市,使城市基层组织在物力资源、组织资源、政策资源等党建工作资源上较农村有“先天”优势。而农村基层组织则受到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限制,党建资源单一有限、“后天不足”;另一方面,城市基层党建资源的整合已先行一步,初具规模。而农村还处于资源分散状态,党组织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如果对各种资源不加以有效整合,就难以做到统筹兼顾,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可能会受到制约。

回顾近几年探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是突出主题,找准结合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个主题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找准基层党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使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过程,真正成为服务、保障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

二是突出主体,明确立足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围绕实现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城乡统筹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推动城乡一体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突出主线,选好着力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扣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互动共赢这条主线。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要在统筹上着力,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以城乡互动为关键,推动城乡党建互促共进,实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相对分隔向相互融合转型。

四是突出主调,把握关键点。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调,也是推进城乡统筹的主调。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大力破除党建工作方面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力创新,推动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思考和打算

(一)把握内涵,明确总体要求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要紧紧围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践,按照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的要求,积极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组织保证。具体推进中要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在全局部署上要统筹安排。要切实把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中统筹考虑、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的核心是,服从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全局,主动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布局;统筹的重点是,要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内容,着力统筹组织设置、统筹党员管理、统筹干部人才开发、统筹资源保障、统筹信息共享、统筹工作机制;统筹的关键是,要依靠全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和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主要是上级统筹、领导统筹、综合部门统筹,形成各级党委和领导引导带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助推动、社会各方参与联动的机制。

二是在工作安排上要协调推进。要牢牢把握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布局,着眼于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效应。在推进的进程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断探索、循序渐进。

三是在组织实施上要分类指导。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同时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使各级各类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工作优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二)围绕“六个统筹”,落实构建“六大体系”的工作任务

如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我们认为,要围绕“六个统筹”,构建“六大体系”,积极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有效途径,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

1.统筹组织设置,构建城乡一体的区域化组织覆盖体系。按照“组织设置全覆盖、组织领导区域化、组织管理双重性”的要求,打破单位界限,跨越所有制类型,以区域为纽带、固定空间为依托,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区域性组织网络。在坚持按地域、按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探索在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在市场小区、商务楼宇、居民楼栋中,建立党组织的模式;社区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的模式;以及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城乡联合党委”的模式,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管理格局相符合的党的基层组织格局,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积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员,加强对新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指导。

2.统筹干部人才开发,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要打破人才选拨的城乡、地域、行业、身份和所有制界线,探索灵活、务实的选人用人制度。注意充实熟悉农村工作和城市管理工作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切实改善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建立城乡基层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制度,选派机关、企业干部到乡村挂职、任职、驻村工作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完善配套政策,落实报酬待遇,扎实推进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科技兴农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转移就业带头人和村务管理带头人。

3.统筹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原则,进一步探索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互动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劳动社保、人事、工商、税务、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完善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健全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党员服务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提供信息咨询、困难求助、就业推荐、技能培训和权益保障等系列服务。研究制定在用工、培训、薪酬和参加活动等方面维护农民工党员权益的政策措施。

4.统筹结对联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组织互帮互促体系。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实行城乡互鉴共享,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前进,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对口帮扶、“结对”共建,促进城乡统筹。

5.统筹联系服务,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通过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等工作平台,进一步凝聚党员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服务群众需要。组织引导党员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活动,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打造上下贯通、互学互通的党员教育管理平台,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城乡党组织要主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社保、医疗、子女教育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

6.统筹基层基础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工作保障体系。要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综合协调机制、争先创优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协调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形成运转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深化争先创优活动,将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工作深化到农村和城市“三级联创”活动中,完善“三级联创”活动的考核、评选。探索建立城乡基层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完善党内互助帮扶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办法,探索设立党内帮扶热线,拓展党内送温暖活动,为农村党员、城市下岗党员创业提供资助。探索研究财政支持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办法,各级党委留存党费开支向基层倾斜,建立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保障机制。

(三)采取项目化方式推进,启动建设十大重点项目

全市明确硚口、洪山、东西湖、汉南、黄陂等5个区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试点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以项目推进的方式进行,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实行流动党员服务“一证通”。以提升功能、规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等党员服务中心(站)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认真做好流动人口中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库工作,对外出流动党员就业、居住集中地建党组织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使凡流入武汉市的流动党员持《活动证》就近、就便到市内任何一个服务站点都能接受良好服务。

2.开发党员管理网络信息数据库。实现党员活动信息即时更新。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设置用户组,明确管理权限,通过网上办公系统,对所属党员信息进行适时动态更新维护、分析汇总,使城乡党员信息共管共享。

3.启动建设全市党建联动网站。整合全市党组织建立的党建网站资源,启动武汉市党建网站联动网建设,促进信息“孤岛”向互联互动的网上信息集合转变,发挥网站党建信息宣传、党员教育培训、党建经验交流的平台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

4.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面完成全市2250个乡镇村终端站点建设,同步建设好市、区两级平台,加强教材资源开发,落实管理员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远程教育网络。

5.广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行动”。一是继续深化小康建设工作队。全市178个市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成18个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队共107个工作组,对口帮扶远城区经济相对落后的21个街乡镇的107个村;二是组织8个中心城区(开发区)对口支持6个远城区;三是开展中心城区100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远城区100个村党组织“双百共建”活动;四是继续开展“百企联百村、互利帮老区”活动;五是深化开展市直机关处以上干部结对帮扶远城区贫困户活动;六是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交流融合、互促共进的平台,融合城乡党建资源。

6.推进基层干部、人才的开发互用。一是选派一批远城区社区、城郊村党支部书记到中心城市社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学习社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围绕努力培养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军人才,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三是选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四是建立6个各具特色的市级农村基层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组织培训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7.建立城乡党员互助共同创业基金。充分发挥市管留存党费效益,设立党员创业扶持基金,按照“党内帮扶、无息使用、两年还本、滚动利用”的原则,为农村党员、城市下岗党员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扶助作用。各区要结合实际,为党员创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信贷支持,帮助党员解决创业中的实际困难。

8.落实农村村干部的物质保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委农办、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分“三步走”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先解决离任主职村干部的补贴问题,再研究解决在职村干部待遇问题,三是研究解决村干部养老保险的问题。

9.制定财政支持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办法。探索研究财政支持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党员教育经费的长效办法。各级党委留存党费开支向基层倾斜,建立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保障机制。

10.深入开展城乡“五好”创建。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深化到农村“三级联创”和城市社区“双创”活动中。全市“五好”村党组织创建比例达50%,“五好”社区党组织创建比例达80%,按照3%、5%的比例建设一批“五好”示范村、乡镇党组织,示范社区、街道党组织。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