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衡水市委三届七次全会通过的衡水市“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了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的奋斗目标,并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甩掉全省倒数第一的帽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务求全省领先。提出这些很有挑战性的目标,衡水的底气源自哪里?
李谦:这源自我们对衡水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清醒认识和判断。昨天的衡水,“盐碱地土坯房,糠菜半年粮;花钱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经济总量长期全省垫底。经过多年持续健康发展,衡水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衡水人均GDP、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实现了“与倒数第一说再见”,人均全部财政收入、年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在全省垫底分别跃升到第八、第九位,百亿元产业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作为无资源、欠发达、总量少、体量小的设区市,我们已经积蓄了向更高层次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的新动能。
展望明天的衡水,这片土地充满着发展的激情。赵克志书记在衡水调研时提出了“三个努力”、“四个突出”的要求,与全市人民对衡水发展的美好憧憬高度契合,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必须主动扛起的历史责任。这要求我们努力在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改革开放、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三区同建”、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九个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实现新的跨越。到“十三五”末,我们要让“三个努力”变为现实,把“四个突出”抓出成效,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记者: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衡水一无资源优势,二无“近水楼台”之便,您如何认识衡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李谦:机遇是公平的,也是辩证的。衡水在区位上虽然离北京、天津不是最近,但必须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在全国全省的大方阵中找准自己位置,立足比较优势,错位发展,积极作为,力求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
谋划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平台,精准确定对接任务,积极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引技,加快“三个一百”(开展100项高校企业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组织百家服装企业进衡水,组织百家食品企业进衡水)项目落地,推动衡水更多优势产品在京津市场扩大份额,力争更多京津产业项目、科教文卫项目向衡水转移。
全力打造冀中南综合物流枢纽,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围绕“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的目标,推进京衡客专、津衡邯客专等项目启动实施,打通京衡、津衡、石衡、衡港、衡济五大通道和衡水机场、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京津衡一小时经济圈。沿交通干线打造全市物流业发展核心区,加快国家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衡德商贸综合物流园等园区建设。
记者:市委全会还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率先在全省建成现代农业强市的目标。衡水是农业大市,那么现代农业强市与农业大市内涵上有何不同?
李谦:从农业大市到现代农业强市,更多地强调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实现新突破,强调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我们用抓工业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抓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新机制新体制的探索,农业农村改革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整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流转土地面积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40.9%,注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创新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饶阳县的“一权一棚”(土地经营权和棚室产权)抵押贷款经验全省首创;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出6条增加集体收入的新路子。这些成功的探索,为我们实现现代农业强市目标增强了信心。
河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要求衡水建设“安全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围绕这一定位,我们将精心谋篇布局,大力推动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上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打造现代农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成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现代农业强县(市)。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在多个场合强调“生态环境是衡水的优势所在、命门所系”。作为我省设区市中唯一毗邻湖泊的城市,衡水如何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打造生态宜居的滨湖园林城市?
李谦:衡水坐拥享有“京南第一湖”、京津冀最美湿地佳誉的衡水湖。我们一直把生态建设作为生命线,把绿色发展、生态振兴作为推动跨越赶超的战略选择。围绕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我们把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好“湖、水、绿、气、净”五篇大文章。一是把衡水湖湿地恢复保护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着力建设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把衡水湖做美、做靓、做优;同时实施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等环湖水系治理。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到2020年基本实现采补平衡,并以此为契机,引水入城、引水入园、引水入村,修复水生态、打造水景观、改善水环境,大力构建以衡水湖为中心、以滏阳河为主脉的“一湖九河”大水系格局。三是大力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扩总量、提质量、促转型、强管理、重实效为目标,扎实推进绿美廊道建设、林业园区建设、超采治理林业项目和农田林网四大工程,着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四是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持续用力攻坚。坚持发展为环境让路,全力清欠账、补旧账、不欠新账,举全市之力大打一场环保翻身仗,以最严厉的措施确保在“十三五”期间摘掉“全国后十”的黑帽子。五是整治城乡环境质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五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记者:在衡水,改革是个热词。作为全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改革的红利体现在哪些方面?下一步改革还将在哪些地方发力?
李谦:实现绿色发展,跨越赶超,根本出路在改革。我们出台了68个改革文件,推行了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优化发展环境等6大方面的改革。其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突破,做到了全省保留审批事项最少,在全省率先放开非国有投资项目招投标环节监管;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三证合一”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行“一乡一法庭”;在全省率先全部放开城镇落户限制等。去年前10个月,衡水7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很大程度上源自这些改革释放出的红利。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我们要把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作为不变的改革目标,大力实施行政审批“提速瘦身”行动,扎实开展“镇区合一”改革,大力推行开发区“双轨制”;率先推出企业自主登记、电子执照等一批便民利民措施,全面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全面放开中介市场;推进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三区同建”;探索“小微金融”服务经济新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改革土地供应方式,破解要素瓶颈;创新京津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融入协同发展。
记者:在衡水,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儿给人印象深刻。在全省的综合考核中,市党政班子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这种“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事激情是如何提振起来的?又如何让它“保鲜”?
李谦:人活一口气。激情干事,展现的是生命活力,体现的是党性要求。我们基础差,发展没有其他捷径,只能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做好长期苦干、实干的准备。一方面我们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强调各级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认真落实赵克志书记的要求,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在全市叫响“做事不作秀”、“以改革发展实绩论英雄”,让实干兴衡成为时代最强音。
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完善落实工作机制,推动干部创先争优常态化。我们对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的重点工作,实行了清单式管理考核办法,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小结,半年一考核,年终算总账。每周一一上班,市委常委、市政府领导,以及县市区、工业新区、滨湖新区党政主要领导上一周的工作情况,都会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每个月初,市直部门上月的工作情况,也都要上报市委。谁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到了什么程度,一目了然。我们还要落实发展排名通报机制,对各县市区的工作每年拉出清单公布一次,业绩突出的要褒奖,连续退位的要问责。(记者 王立志 韩现军 马朝丽)
编辑:古月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