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重庆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围绕“基地建设、加工增值、科技带动、品牌开发、助农惠民”的产业发展路子,大力支持茶叶产业发展。直辖以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各类项目支持,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建设茶叶基地6万多亩,扶持了巴南二圣茶厂、永川云岭等加工企业13家、专业合作社30个,新增茶叶生产能力700多万公斤,新增茶叶总产值达10亿元,培育了“永川秀芽”、“巴渝银针”、“滴翠剑名”等知名品牌。通过茶叶种植,项目区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对建设100亿级渝茶产业链的思考与建议
(一)深化认识,提振发展茶产业的信心。
1.茶叶是生态富民的绿色产业。茶产业集生态、经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身,是可以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茶树既是“摇钱树”,又是生态“守护神”。
2.茶叶是养生保健的神奇树叶。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等500多种成份,对男女老少都有益。世界卫生组织将绿茶列为世界上六大保健饮品之首(绿茶、红葡萄酒、豆浆、酸奶、骨头汤、蘑菇汤)。在日本有“吃茶养生”说;在英国它是“包治百病”的仙草;在法国,一开始它是“神奇的本草”,后来在富裕病流行的时代,人民需要这种“东方树叶”来调理身心。
3.茶叶是大众喜爱的饮品和礼品。茶叶是世界上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叶、咖啡、可可),是全球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饮品,饮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叶也成为了国人招待客人既尊重又最普遍的礼品。
4.茶叶是国际贸易的传统品牌。我国茶叶对外贸易至今约有1500年历史。大约从17世纪初开始,茶叶就成为中国和西方贸易的核心商品之一,到18世纪2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超过丝绸成为中西贸易第一重要商品,出口货值占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都在50%以上,最高曾达 71.7%,独霸国际茶叶市场达200年之久。
5.茶叶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产品。茶叶是一种蕴藏中华文明精神内涵的载体,从古至今从未间断,关于茶的著作和典故层出不穷,如陆羽的《茶经》、赵州和尚的“茶禅一味”等,孕育了茶学、茶道、茶德、茶艺、茶礼、茶技、茶俗等茶文化。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
(二)了解现状,把握茶产业发展走势。
一是在产业地位上,茶叶是备受瞩目的朝阳产业,在部分省区茶叶已逐渐由“一般产业”向“重点特色产业”转变。四川省联合省内27家茶叶龙头企业组建成立了川茶集团联盟,提出了打造川茶千亿级大产业的战略目标;云南提出到2020年,茶叶种植基地稳定在600万亩,综合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贵州提出到2016年,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
二是在产业布局上,茶叶生产“东茶西移”趋势明显。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加快,推动了茶叶生产由沿海产区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向西南地区转移,西南地区逐步成为全国茶叶生产最集中的区域。2014年,全国茶叶种植面积4112万亩,产量209万吨,总产值1349亿元,贵州、云南、四川三省种植面积已有1712万亩,产量78.7万吨,产值402.5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1.6%、37.7%、30%。茶叶规模分别跃居为全国的第一、二、四位。
三是在产品开发上,茶叶从单一饮品向多功能产品转变。茶叶不仅仅作为饮品被消费,经过深度开发后,还融入到了食品(茶饮料、茶粽子、茶月饼等)、保健品(减肥茶、养生茶等)、日用品(茶叶牙膏、洗发水、香皂等)、化妆品(茶叶洗面奶、茶叶面膜、茶叶增白霜等)、服装(英国人已发明新型织物“茶衫”就是用茶叶制作服装面料、在日本甚至连女士内衣中都有茶叶)等其他领域,产品向多功能趋势发展。
四是在国内市场上,茶叶的养生休闲消费日益大众化。近10年,我国茶叶消费以年均7.43%速度增长。“闲观叶落地,静坐一杯茶”、“大象无形成大道,一壶春水浪千重”的意境让人憧憬,人们对茶叶的养生休闲消费越来越多,茶叶让人觉得是一种很享受的东西,逐步受到大众的追捧。
五是在对外贸易上,“一带一路”战略为茶叶走出去开辟了新通道。茶叶、丝绸、瓷器是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文明象征。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为茶叶走出去创造了历史性的条件。2014年,中国出口茶叶30万吨,金额12.7亿美元,中国茶叶出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化优势挑战为动力,塑造渝茶核心竞争力。
1.重庆做大做强茶叶的优势条件。
一是有茶叶原产地的桂冠。重庆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具有3000多年的生产历史,早在商末周初,巴国就已种茶,至今在南川、江津、武隆、黔江一带还保存着树龄近1000年的古茶树3000多株。
二是有良好的资源禀赋。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重庆山势崎岖,气候立体,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种植生长,是全国最适宜茶叶种植区之一。
三是有独特的工艺技术。重庆已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蒸青绿茶生产线。重庆市茶研所自主研制的针形茶自动揉捻及加工技术,全国独具特色。西南大学茶学系、市农科院茶研所等科研单位和人才为茶叶工艺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有厚重的文化承载。重庆不仅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更是我国最早的贡茶产地(如开县龙珠村是宋代贡茶产地,城口鸡鸣乡是康熙年间的贡茶产地,奉节白帝镇是唐、宋、清三代贡茶产地等),茶文化已经具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古重庆城就有“城门多、寺庙多、茶馆多”之说。重庆的茶馆遍及城乡、大街小巷,坐茶馆吃茶成为士农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惯。
五是有较好的发展环境与势头。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三峡黄金水道、寸滩保税港区的建设,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据重庆茶叶商会统计,目前重庆每年茶叶消费零售额约30亿元,并且未来三年内还将稳步增长。未来茶叶市场潜力大、延伸产品多、发展空间还很大。
2.重庆茶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小”。主要体现在产业小、产值小、品牌小。2014年重庆干毛茶产值13亿元,不到全国总产值的1%;亩产值3041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71.3%;缺乏全国性的知名茶叶品牌。二是“散”。主要体现在茶叶基地分散、生产企业分散、经营管理粗放,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三是“弱”。主要体现在产业基础弱、产品竞争力弱。四是“短”。主要体现在产业链条短,产品种类少,延伸开发不够,深度开发不够,基本上是初级产品,出口的茶叶多以原料茶为主。五是“淡”。重庆纯粹意义的茶馆较少,茶艺表演不多,茶文化气息不浓。
3.打好三张牌,提升渝茶核心竞争力。
一是打源头产地牌——“中国长江,三峡茶乡,原产之地,古茶新尝”。重庆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要从源头上挖掘发展茶产业的价值,营造古茶氛围,弘扬古茶文化,将重庆古茶的地域文化在全国打响,用地域品牌带动现代茶叶发展。二是打特色养生牌——“巴渝山水佳,自古出好茶,富硒多营养,养生一奇葩”。重庆具有古茶树、富硒茶、针形茶等特色,古茶树中含有的茶多酚比其他茶树多,富硒茶具有防癌抗癌之功效,针形茶的茶形独具特色。三是打特早时差牌——“长江三峡水,巴渝早春茶,绿芽催春至,珍品香万家”。重庆春茶采茶时间与同纬度的其他省市比较要早一个月左右,是做响特早茶叶品牌的自然禀赋资源。
(四)狠抓关键环节,全力推动100亿级茶产业链开发。
茶产业链打造要按照“做深、做长、做宽、做强、做大”的原则,坚持系统开发,重点推动。一是瞄准目标,建好基地。紧紧围绕100亿级茶产业链开发的战略目标,实施标准化建园,壮大基地,通过改造提升老茶园、适度发展新茶园,大力建设100万亩茶园基地(按照鲜茶4000-5000元/亩的产值来计算,鲜茶到干毛茶增值30%左右,干毛茶到商品茶增值100%左右,出厂价到终端零售价增值100-150%左右,各环节增值能力与茶叶加工技术和企业品牌呈显著正相关)。二是推广良种,提升品质。保护和开发好重庆的巴渝特早、南江1号、早白尖5号等优良茶叶品种资源。三是深度开发,综合利用。坚持“一绿领军、五茶跟进”,探索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行深度开发,不断研究生产速溶茶、茶爽、茶宁片、茶葆素、茶多酚片、茶籽油等,将茶叶由传统饮品向医药保健方向发展。四是市场开拓,稳内拓外。茶叶消费具有很强地域性,要使重庆茶叶走向全国,首先要让重庆人喝重庆茶,进一步提高渝茶在本土的市场份额。建议通过办好茶博会、建好茶博馆、打造茶叶示范园等方式,传播茶叶文化,普及茶叶“三增、三抗、三降”功效(即增力、增智、增美;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为市民提供集观赏、体验、品茗、习艺、求知、购物功能于一体的茶叶消费综合体,进一步提升渝茶品牌在全国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五是创新机制,助推发展。在种植环节,构建茶农、茶叶种植大户、家庭茶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紧密型利益链接机制;在加工环节,建立由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模式;在终端销售环节,形成企业市场化品牌运营模式,真正使茶叶“种得好、加工好、品质好、卖得好、效益好”。
(五)坚持市场导向,打造渝茶品牌。
纵观外国茶叶,“立顿”、“阿萨姆”国际热销,台湾高山茶成功打入世界市场。重庆目前还没有在全国知名的茶叶品牌。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发展和推广渝茶礼仪、渝茶养生、渝茶旅游,重塑老品牌,打造新产品,不断丰富渝茶品牌内涵。建议立足重庆优质自然山水资源,围绕“中国长江、三峡茶香”的宣传主题,以“三峡云针”(绿茶)、“三峡红”(红茶)为地域特色品牌,勾勒长江三峡“神奇险峻,云蒸霞蔚”、“赏三峡奇景,品千年古茶”的渝茶品牌意境,要抓宣传、抓特质、抓载体、抓文化,打造国内有口碑,国际有声誉的重庆茶叶品牌,使其成为又一张闪亮的重庆名片。
(六)整合资源要素,培育渝茶龙头。
用现代产业理念谋划茶叶产业发展,加强“产品整合、文化整合、政策整合、项目整合、组织整合、龙头整合、品牌整合”,走大基地、大品牌、大龙头、大科技、大市场的茶叶规模化经营之路。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一批在全国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渝茶企业集群。
三、重庆市农综办围绕茶叶产业发展抓好配套服务
一是完善开发政策,全力支持茶产业建设发展。将支持茶叶产业链建设纳入《重庆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研究完善支持100亿级渝茶产业链建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力度。支持“建基地、强科技、扶龙头”,推动茶叶产业集群发展。三是整合资源力量,全力助推100亿级茶产业链发展。以农综项目区为平台,整合支农资源力量,发挥投资乘数效应和项目共振效应,合力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开发。
(作者为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