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发展之基、竞争之本、创新之要。江北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认真落实市委“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功能区域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实施人才系统工程,创新“引人才、育人才、用人才、留人才”工作机制,突出中高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和服务,全力建设人才政策“洼地”和人才集聚高地。截止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19.7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5%。
一、以特殊政策引才
坚持以政策为引领,制定一系列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引才政策,不唯地域引人才、不拘一格选人才,努力让各类人才心向江北、聚集江北。近三年来,共引进各类优秀人才687名,其中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34名、重点紧缺人才87名。一是高端人才特殊支持。着眼发展优质和高端产业,积极引进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对于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最高3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100万元的奖励资金,同时给予金融、公共服务、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二是紧缺人才特殊对待。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和重点行业急需的紧缺人才,落实身份编制,并按月给予2000元补助。三是特别事项特殊办理。搭建引才绿色通道,做到“一事一议”、“一人一件”快速办理,手续办理期限最长不超过7个工作日。
二、以科学机制育才
坚持开放引才与自主培养并举、集聚人才增量与激活人才存量并重,不断优化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准确把握人才成长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流动规律和价值规律,努力构筑人才成长的“沃土”。一是常态化投入机制。区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用于产业转型升级所急需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重点人才项目建设,并按财力情况逐年匹配增加。二是项目化推进机制。大力实施“江北英才”项目,经评选认定的“江北英才”给予三年不低于30万元的研发经费资助和每人每月2000~20000元的津贴;开展“劳动之星”技能人才大赛项目,通过“以赛代训”,发掘培育实用技能人才1299名,其中53人通过赛事“绿色通道”获得国家中高级职业技术职称;对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企业管理人才分别推出名家名师成长、管理领军人才培养等特色培育项目,成功打造“李永永版画工作室”、“叶秀英中医工作室”等8个品牌工作室和12个青年人才自主工作室,举办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研讨班等20期,近300人次参训。三是绩效化管理机制。将人才培养项目分为启动、组织、执行、考评和反馈五个步骤,采用分段推进的方式,由项目实施单位分阶段向区人才办报送项目推进情况,再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实施绩效测算,区人才办再结合评估和绩效测算情况调整人才管理。实施项目绩效管理以来,人才培育资金利用率提高了21%,工作效率提高了15%。
三、以优质载体用才
大力推进用人载体建设,推行“政府+企业+人才”和“产业+项目+人才”的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积极构建人才成长、企业壮大、地方经济发展“多赢”局面。一是搭建科研平台。依托科技实力强的龙头企业,落实配套政策和资金,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工作机制,在一线培养和使用人才,成功建成港城工业园区和光大集团两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是搭建创新平台。依托国家工业设计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五里店工业设计中心,联合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院校开展专家教授服务活动,打造集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孵化器、集团总部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基地。目前入驻创新企业60家,落户创新类人才2100余人,获得专利200多项,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0亿元,40个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证,10个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30个产品列入市重点新产品,2家民营企业分别成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三是搭建创业平台。依托市级特色工业园——港城工业园,以港城微企孵化园为基础,实施再规划再提升,建设微企孵化园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引导创业人才区域集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落户。目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2家,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市级技术中心10个。依托市级微企孵化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嘉陵三村微企园,举办“扶微助微”活动,给予政府采购优先选择、企业产品重点推广等优惠政策。目前发展微型企业260家,吸纳就业2000余人,其中以智力成果为产品特征的小微企业40余家。
四、以贴心服务留才
人才工作,实质上就是对“人”的工作,既需要“刚性”管理,更需要“柔性”服务,既需要以待遇引人,也需要以感情留才。坚持以真心、贴心、暖心服务揽留人才,全力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努力让各类人才融入江北、扎根江北。一是定向服务。区级层面成立跨层级、跨部门议事协调机构,定期举行工作例会,形成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的工作机制;建立区委领导联系基层人才工作点制度,区委领导带头服务15家人才单位,打通沟通瓶颈,帮助优秀人才解决生产、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35个。二是专业服务。对缺乏创业资金的人才项目,给予最长3年、最高300万元的利息补贴,并帮助协调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等解决融资问题。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人才,优先推荐申请国家和市区各类科技计划、科研基金项目、科技资金及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目前,已有12个人才项目获得了380万元的资金扶持。三是便利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开设人才创业“一条龙”服务窗口,行政审批时限由两个月缩短为两周;同时,研究探索“江北绿卡”,实行“贡献积分制”,根据不同积分,在子女入学、就医等方面提供梯度化、差异化服务。
编辑:胡燕磊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