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高鹏凌: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2014-06-16 14:49:47  来源:本网  作者:高鹏凌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一般认为我国城镇化是滞后的。进一步看,主要是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在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这一宏大命题下,欠发达地区应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既要迎头赶上,又要提高质量,将面临诸多压力,必须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城市与产业、人口与土地、城市与农村、政府与市场五个关系。

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我国城镇化率近年提高很快,但质量问题日渐显现。拥堵、内涝、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大量进城农民工“半城镇化”,城乡差距依然巨大。根据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相比发达地区更低。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城镇化有自身规律,人口数量、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峰值和发展速度会有差异。城镇化发展不能太滞后,但更应警惕超前。近年来,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使得加快城镇化既有客观性,更有主观愿望。全国的城镇化率不应被看成是每个地方都要达到的最低值。一些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不足,在速度上应积极稳妥。尤其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属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欠发达地区,更应把握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节奏,转而把质量做上去,把特色做出来,重在体现十八大“质量明显提高”的要求。

城市与产业的关系。农业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是根本动力,服务业是后续动力。有产无城,产业难以换档升级;有城无产,城市就可能出现拉美地区的“贫民窟”,或鄂尔多斯式的“鬼城”。在城镇化初期,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在后期,高水平的城镇化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从欠发达地区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看,应坚持产业和城市两条腿走路,以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作为主路径,不能本末倒置。应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并同步推进城镇化。方式上,工业兴城、商贸兴城、旅游兴城、文化兴城等都是选项,要因地制宜。尤其要抓住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的契机,积极对接,全力承接,不断优化生产力格局,给城镇化注入强劲动力。

人口与土地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面积的扩张速度两倍于城镇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的城镇化。而且有近两亿农民工进得了城,却并未真正享受“市民待遇”。一些地方不科学评估生产半径等情况,一味让农民“上楼”集中居住。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而是以人为核心的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提升、文明素养的提高。既要鼓励农民进城,更要注重落实已转入城市人口的身份转换、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加大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和环境美化方面的投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大城市土地资源有限、承载力有限,高房价也使得农民工难以在大城市落户生根,欠发达地区就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镇域经济,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引导农民就近搞生产、就近务工、就近生活、就近城镇化,实现人与地的合理配置。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可以盘活土地资源,但不能运动式的开展,应考虑农民后续生产和生活问题。

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农民工输出地,不少地方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一些乡村成为“386199”部队,一些传统村落甚至消失,一些新生代农民工拒绝扎根农村。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始终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一个强大的农业也关乎着国家命脉。农民不再完全依赖农村和农业,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民,更需要有知识、有眼光、懂技术、会管理的现代农民。统筹城乡是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应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和政策扶持力度,从输血和造血两个角度逐步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一体化,增强农村对农民的吸引力。还应通过政策倾斜,在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前提下鼓励农民联合发展、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农业发展。同时,应加强对传统村落原始、特色风貌的保护和塑造,使其成为反映农耕文明、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要防止在农村大拆大建,把农村建设得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相比较而言,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更多面临发展不足、市场不大、财力不够、人才不多的复杂局面。政府心太切,容易大包大揽、拔苗助长,增大债务风险。过度依赖市场,又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导致公共服务缺失,甚至侵害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的利益。处理不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城镇化上可能产生“马太效应”。在城镇化过程中,欠发达地区更要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既区分好它们的界线,又协同好它们的功能,发挥正效应,避免副作用。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产力布局、要素保障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在资金筹措、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尤其在资金筹措上,要摆脱单一的财政投入思维惯性,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参与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几乎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它在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历史学家眼里各有标准和理想形态,这就需要政府统筹兼顾、因势利导、科学推进,真正让城镇化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一条有效路径。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