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话语权由领导权、管理权所决定,同时对领导权、管理权具有反作用,在当前,要特别重视对话语权的掌握。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就是要通过主动发声,影响社会思想舆论,掌控意识形态的走向,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增强话语底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实践上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意识形态本身来看,尽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变得更为复杂,但主流舆论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些无疑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掌握话语权的信心和底气。因此,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发声,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正视话语困局。我们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应清醒地看到,仍有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话语权的掌握,需要我们进行纠正。
一是应正确运用源头性的话语文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在文献、考据、史料方面的系统性较好,但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出现了“各取所需”现象,有人把经典作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的观点或结论进行所谓的比较研究,掐头去尾、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把“不一样”的说成“不一致”,把“不一致”的说成“互相矛盾”,影响了理论的严谨性和一以贯之的科学性,影响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说服力。
二是应正确对待转型期的话语体系问题。我国经济社会正在深刻转型,但在理论思维及其话语体系中,占指导地位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认清这一点,势必影响到对意识形态“红色地带、黑色地带、灰色地带”的现状把握,导致意识形态工作在一些场合“投鼠忌器”,出现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情况。
三是应正确对待工作上的话语转化问题。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外化为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内化为思想认同及行为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要求脚踏实地,有时却成为“不作为”的“借口”;社会主义本质论,本强调坚定理想、分步实施,有时却成为“急性病”的“理由”;关于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理论,本提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时却成为“高承诺”的“依据”。此外,还存在意识形态工作与宣传舆论之间“魂”与“体”分离,与政治理论教材体系、国民教育体系以及社会传播体系脱节等现象。
树立话语主导。掌握话语权,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协调的话语格局。
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社会思潮的关系,掌握多元性中的话语权。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潮、流派既此起彼伏又更新换代、不断升级,对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比如,自由主义思潮在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时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到了凯恩斯主义阶段,适应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当前的新自由主义,则服务于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霸权。此外,还有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等,都是极具政治色彩的。立场决定观点、观点决定方法。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俱进。要把“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关系搞清楚,相当于要把原油变成汽油、柴油、煤油、机油,便于普及使用。但无论怎么变,都不能变质,成为酱油、麻油甚至万金油。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一分为二”的方法论,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的一元论,才既有力量又有方向,从根本上抵制和战胜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西化、分化的错误和反动思潮。
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生态建设的关系,掌握多变性中的话语权。社会不仅多元、多样,而且多变。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我们要适应形势的变化,一方面,该变要主动变,比如方式方法就要不断更新换代,体制机制就要继续深化改革;另一方面,不该变的就不能变,万变也不离其宗,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不断强化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里面就既有党性、还有国情、更有人心,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总之,尽管我们正视多变性,装得下百花齐放中的万千气象,但是一定要动中有静,增强政治定力,真正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