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把植树造林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加大力度抓紧抓实,持之以恒抓出实效,做到领导力度只加大不减小,资金支持只增加不减少,目标考核只加强不减弱,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我省造林绿化再上新台阶,以实实在在的成效造福三晋人民,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深刻认识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
人类来自于自然,所有的民族都对森林、树木充满了亲近感。中华民族更是崇尚自然,从来就对青山绿水充满了热爱与向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始终是我们的先人向往的生活状态。进入现代以来,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识。
我们党历来重视国土绿化工作。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就号召要“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当时就提出要“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每年的3月12日确定为全国的植树节。198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并身体力行,带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党的十八大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今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进一步强调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要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增强义务植树效果,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经是山清水秀、万木葱茏、宜居宜业的好地方。秦汉之时,山西就有 “泛舟之役”、“泛楼船兮济汾河”的记载;隋唐以后,因盛产松柏,还有“万木下汾河”的说法。但是,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下,数千年文明的发展也大量消耗了宝贵的生态资源。近现代以来,山西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奉献,其中也包括生态环境;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对煤炭资源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有力地保障了全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也大量破坏了水源、森林,造成了大量的采空区、沉陷区,形成了巨大的生态欠账。
历届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全省每年营造林450万亩左右,根据2010年的普查数据,全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18.03%,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5倍。纵向比较,成绩显著。但是,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相比,与生态良好的兄弟省市相比,我省仍然是一个林业小省、生态弱省。全省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第22位,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也低于周边和其他中部省份。截至目前,全省还有3600多万亩宜林荒山尚未绿化,生态欠账多、环境失衡、生态失色的面貌尚未根本改变,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的必然要求,也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全省上下要进一步认识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植树造林、建设美丽山西的决策部署,奋力完成植树造林各项目标任务。
二、科学实施造林绿化“六大工程”
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造林绿化“六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即太行山、吕梁山“两山”造林工程,水网、路网“两网”绿化工程,干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两林”富民工程,城市郊区和矿区“两区”增绿工程,省直国有林区新造乔木林100万亩、改造灌木林100万亩的“双百”示范工程,天然林保护和森林资源综合保护“双保”管护工程,强调要以实施六大工程为龙头,每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增长15%,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农民林业收入“三增”目标。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科学布局规划、精心组织实施造林绿化“六大工程”。
第一,要尊重规律。既要艰苦奋斗、大干苦干,更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科学种树,针对我省特殊的自然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确定树种,合理多样搭配林种,大力发展混交林,培育便于防火、利于防虫、稳定健康的森林资源。
第二,要统筹规划。通盘谋划林业生态建设,全流域布局工程,按山系统筹治理,整区域城乡共进,生态经济均衡推进,在干石山区、水土流失区和生态脆弱区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在通道沿线、城乡周边、厂矿企业构建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在低山丘陵、黄河沿岸、汾河中下游构建富民增收的产业体系,通过山上身边齐抓、生态产业共进,整体提升城乡生态化水平。
第三,要突出重点。要抓好吕梁山绿化,按照先人居周边、后流域纵深的次序,高标准营造生态林,大力度发展经济林,利用8年时间营造林736万亩,将生态脆弱的吕梁山区建成生态林业的样板区、民生林业的示范区。要抓好通道绿化,按照沿线建林带、两侧荒山建屏障、重要出口建景点的思路,将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或第一山脊线以内的荒山荒坡全部造林绿化,将通道沿线建成生态景观线、风景形象线。要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河流两侧、环城周边着力打造环城湿地公园、城郊森林公园和景观生态园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第四,要兴林富民。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着力构建以干果经济林为主导,以种苗花卉、森林旅游为支撑,以速生丰产林和林下资源开发为补充的林业产业框架体系,实现大地增绿、群众增收、林业增效。要将干果经济林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结合起来,在稳定红枣、发展核桃、推动仁用杏等传统经济林的同时,积极发展双季槐等新型经济林,每年新发展经济林100万亩以上;积极发展保障性苗圃,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积极发展园林绿化苗木、花卉,提高苗木自给率。
第五,要科技兴林。充分发挥林业科技的作用,加大风沙区、采空区、水土流失区造林技术攻关力度,大力开展红枣裂果、核桃增产等经济林丰产技术研究,积极探索抗旱造林、混交造林、近自然育林的造林模式,为兴林富民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科技示范和科技推广,建立省、市、县三级科技示范园区,实现园区化示范、标准化栽植、专业化管理。
三、着力加强林木管护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在大规模推进造林绿化的同时,要完善机制,创新办法,加强管护,切实改变重造轻管的状况,全面提升造林绿化质量和成效。
一要抓好新造林地的管护。要大力推行封禁管护、人员管护和机构管护,努力形成政府主导、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的常态管护机制。要强化封禁管护,认真落实省政府《封山禁牧办法》,完善舍饲圈养政策,有效化解林牧矛盾。要落实管护责任,采取护林员长期管护、工程队定期管护和专业队包片管护的办法,划定管护范围,明确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栽得上、管得住、能成林。要建立长效机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探索股份制管护、公司化管护的新途径,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管林护林。
二要创新干果经济林管理。效益源于管理,管理重在过程。当前,我省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经济林发展势头强劲,要在稳步扩大规模的同时,加强从种到收、从产到销的全过程管理,以管理提质量,以管理促效益。要针对气候、土壤差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树种,确定适宜当地生长的品种,科学布局林业产业。要加强种苗管理,规范种苗市场,为群众提供品种纯、品系好、质量优的经济林苗木。要走基地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着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采取“市场引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构建产、加、销利益共同体,增加农民林业经济收入。
三要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要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严守森林资源红线。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强化野外火源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要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防发生大面积森林病虫害。要加强中幼林抚育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推进森林经营,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稳步增长,实现森林资源蓄积最大化、生物多样性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完善措施,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为造林绿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加大领导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造林绿化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落实党政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亲自安排、亲自督导造林绿化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级林业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搞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各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项目立项、资金保障等工作,完成好本系统的造林绿化任务。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推进造林绿化的强大合力。
二要加大投入力度。要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大力参与、社会合力共建的林业投入新格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的林业扶持政策,用好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并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安排、资金落实上给予倾斜支持。要整合水利、扶贫、农业、林业等涉林资金,实现规模治理、区域推进。要探索工业反哺生态建设的办法途径,推广 “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等经验做法,吸引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造林绿化。要大力开展碳汇造林,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造林绿化。
三要加大改革力度。要把林业改革纳入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法规制度,激发动力活力,进一步释放林业改革红利。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围绕林权流转、资产评估、金融服务等,创新林地使用管理制度,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扩大补贴范围和规模。要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林场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强化政策扶持,解决遗留问题,加快建立符合省情、林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探索建立造林绿化工程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开发式、购买式、合作式造林,提高造林成效。要创新社会造林机制,开展美丽社区、美丽学校、美丽企业创建活动,调动全社会造林绿化积极性。
四要加大考核力度。要把造林保存率、森林覆盖率、森林火灾发生率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优化考核程序,确保造林绿化的资金配套到位、监管责任到位、地块落实到位,杜绝少造多报、弄虚作假、套取资金、挤占挪用工程款的行为。要加大监督力度,形成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人大监督、政府监督和党内监督体系,督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严格奖优罚劣,采取文件通报、诫免谈话、资金调控等办法,对造林绿化好的市县、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差的给予批评鞭策。
造林绿化,功在当代,利在长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干下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种好每一棵树,护好每一亩林,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绿化三晋大地,建设美丽山西,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小鱼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