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辽宁沈阳市于洪区委书记)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象和问题,如交通堵塞、污染加重等“城市病”蔓延,“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有的新城刚建成就成为“睡城”、“空城”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也引发了人们对城镇化质量等更深层次问题的关注。
可以说,当前影响我国城镇化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实际上,城镇化表现为人口大规模迁移,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同时,城镇化也应当是人口身份转换的过程,是迁移人口融入城市、分享城市文明的过程。然而,目前城镇常住人口还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从较低生存水平向较高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转换。例如,在有些地方的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成为市民,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没有解决,在其他生活条件和思维观念上都没有任何变化,仅仅是“被”城镇化而已。又如,现实中大量的农民工虽然到城市里就业了,但他们的身份、生活、社保、住房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没有分享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现实中的经验表明,新型城镇化可以有多种路径探索,但核心都应当是“人”的城镇化。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要加快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障碍,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此,必须按照城镇人口增长趋势,进一步在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上下功夫,努力使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等得到全面提升,确保城镇化发展与城镇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投入力度,特别是要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解决优质公共资源短缺问题,为人们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此外,还要通过人口管理制度改革,运用公共资源和市场机制,引导人口有序迁移和适度聚集,在城市群、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形成合理的人口分布格局。而且,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防止违反规律人为“造城”,以免出现“有城无市”和唱“空城计”,让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走。
对于城镇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寻求破解之道,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亮点。比如,沈阳市于洪区遵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个原则,以全域城市化的全新实践,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第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缩短城乡差距。广大农村地区规划体系缺失、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落后,要素集聚和承载能力差,是造成城乡二元特征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遵循发展规律,强化城乡统筹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城市支持农村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新城镇的承载力。按照这样的发展思路,于洪区规划建设了2个新城、3个新市镇。由政府支付农民转移的硬件成本,两年投资近200亿元,全力推进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之间交通、电力、供水、电信、燃气等全面接轨。着眼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启动了14个、总面积440万平方米的新居建设工程,并使所有新居达到“八通十有”标准,农村人口实现回迁集中居住,享受城镇生活。
第二,推进产城配套,打好就业根基。城镇化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于洪区将产业配套理念融入新城镇建设,按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把城镇化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每座新城新市镇都有一个或几个产业园区支撑,在全区构建起定位明晰、布局均衡、城乡互动、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高城镇的就业承载力。本着核心区发展高端商贸服务业,近郊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配套、商贸物流、新兴产业,远郊地区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建设了沈阳国际特种机床城、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园、沈阳国际物流港、蒲河文化休闲产业带等专业化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城乡统筹发展产业园区集群。沈阳国际特种机床城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0多万平方米,引入整机及功能配件企业近百家,吸纳了上万名农民就业。
第三,推进农民市民化,完善保障托底。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关注人的需求,切实解决农民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不均等的问题。于洪区坚持以人为本,让农民在真正享受与城市同等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解决其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让农民住得下、住得好,真正融入城市。如把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安置体系,实行一户一档、一人一卡,免费开展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扶持农民到非农产业就业,实现了被征地适龄劳动力参加培训、有就业愿望的实现就业。为进入新居的农村人口缴纳城镇居民养老及医疗保险,实现居民保险保障待遇城乡并轨,使农民实现了向市民的全方位实质性转变。
第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提倡绿色理念,强调集约高效、低碳生态,实现人、城市和环境协调发展。为提升转型农民的幸福指数,于洪区坚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文化内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加大投资力度,使农村主干路达到城市景观路标准,全区规划建设了几大公园和上百块城市精品绿地,打造了生态人工水系,完成蒲河生态廊道建设任务,并以此为依托构建蒲河生态经济带,促进城乡发展要素向农村腹地流动,保障了新型城镇在聚集经济价值之外,具有更高的生态价值、人居价值,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