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闫 旭:强化扶持引导 促进全民创业

2013-08-09 16:35:52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闫 旭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梨树县委书记)

按照省委、省政府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部署,梨树立足自身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少、企业家队伍层次不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不强、民营经济发展氛围不浓等实际问题,坚持从关键环节入手,合聚五方面力量,力争民营经济总量在三年内翻一番,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使民营经济真正火起来、热起来。

提升战略载体的承载力。在长远发展上,始终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并实施“一城三线五区”创业富民战略,发展目标就是以实现四平和梨树的同城化和经济一体化为核心,在全省中部地区集中打造100万人口规模的中等城市,这也是梨树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引领和高地。通过这样的发展定位,确立全县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吸附更多的资本和社会力量到这一平台上,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和舞台。在工作推进上,从改善农村生产关系入手,充分利用中央1号文件的各项优惠政策,提出“三个方式”转变,将农业发展基础夯实,将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转变之一是以土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为重点,发展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养殖大户,转变农村经营方式,加速农业现代化;二是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核心,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加速农业工业化进程;三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提升扶持政策的引导力。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40条优惠政策,该给的给到位,该放的放到位,不打任何折扣。在此基础上,立足梨树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简便可行”为原则,县委、县政府正在研究出台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重点在提高“含金量”上做文章。一是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引导资金。总体额度在3000万元左右,重点用于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以此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融资担保、对上争取扶持资金的平台,用小资金撬动大投入。二是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给予扶持。重点是对规模以下企业进入规模企业统计口径的,县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外,多缴税金留一部分做为地方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三年内返还给企业;对已纳入规模企业统计口径的,主营业务收入、实缴税金额度每增长一定的百分点,都要给予资金奖励。三是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企业每开发一项新产品、每获得一项品牌认证、每采用一项新技术、每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政府都以奖励形式进行资金投入。

提升发展要素的支撑力。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要素支撑方面我们重点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路的问题;二是解决地的问题;三是解决水的问题;四是解决气的问题。

提升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根据梨树的总体发展战略,将食品、建材确定为梨树的两大主导产业,将能源确定为梨树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坚持抓大促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食品产业方面,以新天龙酒业、现代天丰、红嘴曙光为龙头,形成食品产业链;以宏泰240万吨特种水泥项目为龙头,形成建材产业链;以年产6000吨木糖和3000吨阿拉伯糖项目为龙头,形成化工产业链;以新希望饲料基地建设为龙头,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群体。在产业基地建设上,推进五个增长极建设,重点是借助国家级食品类农畜产品加工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中国硅灰石之乡的命名,将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梨树新区、能源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高地,围绕这五个增长极积极引进域外资本,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提升创业氛围的凝聚力。民营经济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做保证,一是加强软环境建设,以政务服务大厅建设为中心,认真落实“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要求,严格清理干扰、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为,进一步畅通民营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二是加强帮扶制度建设,立足于全党动员、全民创业的要求,安排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积极鼓励机关干部“下海经商”,领办创办民营企业,最近我们从200名后备干部中抽调近70人下派到经济发展第一线,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县里从2011年开始持续开办“经济大讲堂”,聘请北大、清华知名专家学者就如何发展民营经济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我们还将民营企业家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体系,并且让有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真正使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荣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