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李文勇: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013-08-01 15:49:19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李文勇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璧山县委副书记)

城乡统筹网独家约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璧山坚持结合县域实际改革创新,着力推进三项改革,突出三项统筹,走好三条路子,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三项改革”推倒发展壁垒

把改革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创新激发活力,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破解城乡发展桎梏。

(一)体制改革激发活力

调整行政区划,新设璧泉街道、来凤街道,镇街建制由2101乡调整为69镇,并将青杠、丁家、大路等街道纳入城区统一规划管理,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布局,缩小区域差距。实施“五权”下放,完善镇街财权管理,赋予镇街人事管理权,明确镇街相关事权,赋予镇街考评权,完善和规范涉及镇街的相关权限,为镇街发展“松绑”,增强镇街统揽一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分类指导,综合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基础等因素,将15个镇街划分为农业生态型、工业主导型两类分别进行考核,提振发展信心。

(二)资金扶持壮大实力

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开展街镇结对帮扶,根据上年街镇财力排名情况,排名第13位的街道,以上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的4%分别帮扶1015位的镇,排名46位的街道以上年度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额的3%帮扶排名79位的镇,共统筹1450万元镇街可用财力,推动形成“雁阵齐飞”的新局面。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每年涉农资金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4,逐年提高1个百分点,并将土地出让平均收益的20%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水利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镇街最低财力达到1000万元,财政供养人员人均最低财力提高到12万元,2012年对镇街转移支付2.6亿元,增强了镇街发展能力。

(三)盘活资源增加动力

实行政府融资平台实体化,建立“投、融、建、管”专业化,“借、用、还”一体化的投融资体制和运行机制,多渠道贷款融资,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三权”抵押贷款3.1亿元,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探索土地经营权转包、转让、入股等新形式,实行“企业+村级组织+农户”土地流转新模式,建立农村建设用地退出与利用机制,累计流转土地25.8万亩,规模经营集中度达33%

二、“三个统筹”加速城乡融合

把“统筹”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协调发展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民生的网络体系。

(一)统筹基础设施

完善县内骨架公路,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打造“半小时璧山”,15个镇街至县城道路白改黑完成75%,改造农村公路623公里,开通公交线路15条、农村客运线路41条覆盖88%的行政村。树立“与水共生,依水发展”的理念,加快农村小型农田水利、镇街水厂和农村人饮改造,构建惠民利民水利体系,投入10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2480处,新增蓄水能力1896万立方米。建立适应需求能源体系,完成二次农网改造升级,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6%。新建天然气供气站3座,建成覆盖所有镇街的天然气供气网络。建成沼气池2.3万口,全县清洁能源入户率达52%

(二)统筹公共服务

着眼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2年投入民生资金5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3.7%。全面建成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坚持每年财政支出的1/5以上用于教育事业,建成一批以新“璧中”为代表的全市一流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实行30所城乡中小学、30所城乡幼儿园强弱对接,“1+1”亲情关怀5200名留守儿童。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两个三甲医院、90个村准化村卫生室,免费实施公共卫生服务41项,让群众“便宜就医、方便看病”。全面完成36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实现从“人等房”到“房等人”的转变。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新建3个街道文化活动中心、200个文化中心户,社区文化活动室实现全覆盖。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形成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1.5万名80岁以上老人领取高龄营养补贴1014万元,485名“失独”父母每月领取1000元特别关爱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1%96%

(三)统筹环境建设

开展“村镇环境整治”,大力整治村镇“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污水乱泼、尘土乱飞、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和工地乱象”。打造“深绿璧山”,推进森林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4%;关闭污染企业344家、污染养殖场293家,县域三条河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以上;建成14个镇街污水处理厂站,场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九成农民用上自来水、卫生厕、沼气;建成农民新村41个、巴渝新居6117户。

三、“三条路子”引领增收致富

拓宽百姓致富路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璧山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积极构建农业推动、工业带动、三产促动的多元增收格局,加速城乡融合步伐。

(一)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腰包更鼓”

调优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蔬菜、苗木、葡萄三大产业基地。3年投入8亿元,完善璧北十万亩蔬菜基地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钢架大棚、喷灌滴灌、智能温室育苗等现代农业设施,助推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29万亩,产量60万吨。推进璧南十万苗木基地升级改造,积极引进苗木企业,形成苗木品种集中展示区,苗木种植面积达6.51万亩,年产值6.1亿元。打造五万亩葡萄风情园,每年举办葡萄旅游文化节,年产葡萄3.1万吨、葡萄酒1000余吨,产值达3.6亿元。建立现代农业科研体系,走品质品牌发展道路,扶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0个、注册农产品商标190件。完善农业组织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运销大户,打造“县级配送中心+场镇超市+村社便民店”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立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实施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抽测监管,农村经济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37元,连续15年位居全市各县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291

(二)发展新兴工业,让农民变身“蓝领阶层”

确立“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新三大支柱产业,在4个街镇规划20平方公里生态工业园区,培育工业企业2800多家,解决本地城乡就业12.1万人。新引进的180家笔电配套企业、100家非IT企业全部投产达效后,还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在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极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了农村地区快速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三)发展商贸旅游,让农民“洗脚上坎”

实施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高标准开发建设集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会展购物、高端居住于一体的金剑山旅游休闲区,开工建设总投资70亿元、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的“天安·绿岛”城市综合体,每年将新增30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上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产发展,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编辑:小鱼 责任编辑:刘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