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海林市委书记)
海林市境内有3个驻市森工局,农林混居,场村交错。近年来,海林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地方与森工合作共建的战略部署,把局县共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不断创新共建模式,拓宽共建领域,提升共建层次,构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合作、共同发展”的合作共建局面,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年来,投入共建资金增长近5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0%和60%以上。
一、以园区建设为连结点,打造合作共建平台。把园区建设作为合作共建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实行同建园区、同等政策、同享资源,同步招商,着重解决地方和森工的土地紧张、资金不足、项目难落等问题。一是创新“跨区飞园”模式。积极借鉴“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大胆探索“一区多园”、“跨区飞园”的园区共建道路,与3个森工局分别辟建了3个专业园区,作为海林开发区的子园区。二是构建“错位发展”格局。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理念,将3个共建园区纳入海林开发区总体规划,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定位,统一布局,构建“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的格局。柴河工业园以发展木业精深加工产业为主,打造木业专业加工型园区;森林食品园以发展绿色森林有机食品为主,打造有机食品专业型园区;长汀工业园以发展仓储物流为主,打造基地物流型园区。三是释放“政策共享”优势。与3个森工局签订了《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对入驻3个共建园区的项目和企业,同等享受海林开发区的土地、招商、税费等各项优惠政策。
二、以产业项目为着力点,筑牢合作共建核心。把产业项目作为合作共建的主要抓手,重点推进“三类产业项目”,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一是联合推进林木加工产业。依托森工的林木资源优势,发挥地方招商、技术、政策优势,采取盘活存量和引进增量相结合,大力发展林木精深加工产业。目前,海林市木业企业达到142户,与森工共建企业占30%,年产值45亿元,利税2亿元,每年吸纳地方农民和林区职工就业1.3万人。二是联合推进生态旅游产业。以中国雪乡、莲花湖、威虎山三大景区为重点,与森工共同战略开发旅游资源。先后引进旅游项目16个,开发了北国小九寨、威虎山森林公园、海浪河生态漂流等旅游项目8个,年接待游客120万人。三是联手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整合森工资源优势和地方龙头优势,共享共用地方和森工扶持政策,联手打造“中国食用菌强市”。目前,合作共建食用菌小区38个,总量发展到12.1亿袋,其中森工占4.2亿袋,拉动人均增收突破万元,成为农民和林区职工增收的主导产业。围绕辟建国家级循环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原木加工—板材加工—复合板密度板加工—家具相框加工”和“枝桠材—菌包生产—废弃菌包加工—固块燃料”2条产业链条,实现了原木“吃干榨净”,实施资源高效利用。
三、以小城镇为突破点,突出合作共建重点。坚持“资金共投,基础共建,设施共用,环境共管”,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路网改造工程。以局镇址道路和通场(村)道路为重点,共同投资3.6亿元,新建改造道路16条,有效解决了林地居民出行难题。与柴河局新建跨线铁路桥,改造了铁西路,高标准配建了绿化亮化、街景小品、地下管网等工程,小城镇品位和功能全面提档升级。二是环境改善工程。结合小城镇和新林区建设,实施了绿化亮化、公益设施、环境整治等工程,重拳整治小城镇“脏乱差”顽疾。规划建设了3个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局镇址绿化率达到60%以上。整合双方环卫人员和设施,成立联合卫生保洁队,实现共同管护、统一保洁。三是棚改安居工程。在森工棚户区改造上,给予建设规划、土地供应、税费优惠、拆迁包保等多方面政策扶持。三年来,双方累计投入8.1亿元,开发建设了10个棚改项目,新建住宅楼198栋,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惠及百姓14138户。
四、以公共服务为落脚点,深化合作共建领域。把改善保障民生,发展公共事业,作为合作共建的最终目的,让更多群众在共建中共享优质公共服务。一是共享教育资源。针对林地子女“入学难”、“择校难”的问题,双方主动打破条块界限,推进教育资源共用共享。共同投资1450万元,改造提升36所中小学,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地方与森工学生可以自由择校,就近入学,每年都有近1000名林业子女进入市区学校就学。二是共享医疗资源。从方便林业和地方群众就医入手,打破区域限制,整合医疗资源,推进医疗机构“双向开放”,方便双方居民就医。将森工医院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医院,建立了爱心门诊和社区分门诊,执行统一收费标准,有效解决了林业和地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三是共享社会管理资源。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以便民服务、信访稳定、维稳创安为重点,打造双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柴河”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行政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和综合指挥中心,建立完善了大信访、大调解、大社区、大综治等机制,构建起了“10分钟便民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