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罗 德:积极探索发展路径 全力铸就幸福之城

2013-04-24 14:43:07  来源:城乡统筹网  作者:罗德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垫江县委书记)

城乡统筹网特别约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务,紧紧围绕“壮大产业、建好城镇、做实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城乡统筹发 民生、促进共富”的总体思路,以“工业主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是时代赋予的光荣导、城镇带动、扩大开放、改革创新、民生使命,是100万垫江人民的殷切期盼。

2012 优先、均衡保障”六大举措推进城乡统筹发年新一届县党政领导班子换届以来,全县上展,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共同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市第四次党代发展、共同繁荣,努力将垫江建设成为和谐会、四届二次全委会和县十三届四次全委会 之城、幸福之城。精神,以“科学发展、富民兴垫”为总任。

坚持工业主导:倾力打造千亿产业高地

产业兴则垫江兴,产业强则垫江强。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活县”战略,夯实产业基础,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力。

一是坚定不移做强现代工业。坚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千亿垫江的“第一产业”,举全县之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主动承接主城“退二进三”和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大力支持现有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创造战略,促进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线缆加工、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钟表计时和精密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推动企业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双升”。力争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实现年均产值超百亿增长。

二是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其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现代化。突出围绕“主城菜园、重庆粮仓、渝都苗圃、巴国乐园、农科基地”五大主题,以“五点三区”为重点,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品牌效益好的市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强化农业科技应用推广,不断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走现代农业内涵发展之路。力争到2016年,基本建成以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优质生猪、高换白柚、晚熟柑橘、肉鹅(肉牛)和花卉苗圃为主的七大优势特色效益农产品核心生产区和产业带,把垫江打造成重庆都市农业示范区。

三是坚定不移培育现代服务业。充分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构建“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产业格局。坚持以商贸物流平台建设和市场流通主体培育为抓手,继续做大做强渝东建材市场、温州商贸城等综合专业市场,加快重庆渝东粮食仓储物流园、农产品批发物流市场等区域性商贸物流平台建设,打造辐射周边14区县、覆盖700万人口的地区级商贸物流枢纽。充分利用“中国牡丹城”城市名片,塑造“千年古县、牡丹花城”旅游品牌和形象。同时,着力发展跨区域、跨行业、集聚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提升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坚持城镇带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新城乡

城镇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和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把加快推进城镇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 “规划显特色、建设出精品、管理见成效”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城乡面貌大改善。

一是着力打造现代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长安大道、明月大道等重要城市道路及桂湖新区、三合新区、体育文化中心等新城区建设,力争在2016年,开启城市“二环”时代,初步形成30平方公里、容纳30万人口的现代中等城市框架;加快渝万城际铁路垫江站、牡丹湖湿地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丰富城市建筑、公共设施、广场绿地等文化元素,增强城市美感,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步伐,建立市容市貌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中等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小城镇体系。小城镇是通城达乡的“桥头堡”,城镇带动战略的“关键点”。紧密结合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强化管理,坚决治理“脏乱差”现象,塑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镇形象。加大小城镇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建设 “产业坚实、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小城镇群,努力形成市县中心镇、特色旅游镇、边贸经济镇和特色产业镇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力争到2016年,初步构建“一核一环四带”、承载30万人口的现代小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三是扎实推进农民新村建设。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致富的有效之举,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整合资源、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分类推进,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的原则,积极整合各类涉农专项资金,按照“六通六有”建设要求,加快建设70个农民新村,引导广大农民从分散居住向集中聚居转变,推动传统村庄向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新农村转变,使其成为集中、宽敞、美观、舒适、方便的农村新型社区,实现全县村面貌大改观、特色风貌大彰显、人居质量大提升。

坚持扩大开放:强力打造招商引资新环境

扩大开放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途径。在新一轮的发展比拼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两大抓手,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一是坚持不懈深化对外合作。合作共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扩大开放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等各种金字招牌,主动对接市级部门,最大限度地向上争取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地处成渝经济区“枢纽门户”和重庆“圈翼”节点的区位优势,抢抓渝万城际铁路机遇,加强与周边区县及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友好区市县的对接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深化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科研院校,与两江新区、西永微电园等国家级发展平台,与长安集团、重庆粮食等大型企业互利合作;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外合作,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开拓国际市场。

二是卓有成效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气引进,大马力推进。在招商引资上,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和重庆主城招大招强,积极引进投资超亿元、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的大项目,力争到2016年,招商引资累计达到750亿元。在项目建设上,围绕产业、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等重点领域,提速推进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促其尽快投产达效,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力争未来五年策划重大项目400个,新上5000万以上项目200个以上。

三是凝心聚力打造最优投资环境。环境就是品牌,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发展后劲。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项目,创新审批模式,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打造程序最简、速度最快、成本最低的一流办事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水库、变电站、污水处理等项目实施,提高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环境保护能力。进一步强化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多措并举突破“瓶颈”制约,切实提高保障水平,着力解决项目落地、企业融资等难题。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统筹发展新格局

改革创新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不竭动力。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探索力度,力求在公共服务、户籍制度、农民财产性收入、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着力构建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新格局。

一是在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坚持把政策、资金向农村倾斜,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条件,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布局,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向新村集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切实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公共财政阳光。

二是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的原则,探索创新农民转户模式,鼓励和引导在城镇有合法居所、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向城镇有序转移;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系统建立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支撑保障机制,让转户农民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确保“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完善转户居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处置机制,切实保护好转户农民的合法权益。力争到2016年,全县新增城镇居民3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三是在探索农民财产性增收途径上实现新突破。加大土地复垦力度,扩大“地票”交易份额,严格执行“地票”交易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推广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让广大农民享有按股分红的权益。积极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和转户居民退出房屋交易租赁试点工作,大幅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力争到2016年,“地票”交易突破8000亩,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50个,把全县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提高到10%以上。

四是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三权” 抵押融资的杠杆作用。按照“政府推荐、风险共管、行业打包、服务上门”的要求,完善银政、银企合作机制,畅通合作渠道,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农村信贷产品,简化信贷申请手续,为农民提供便利、高效、实惠的信贷服务。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建立农业保险体系,构建农业灾害风险分摊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6年,全县农村融资突破50亿元。

坚持民生优先:竭力打造社会事业新高地

切实解决好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建设幸福和谐新垫江。

一是着力打造渝川东部教育强县。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保教育投入不低于GDP4%。坚持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着力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协调发展各类教育,打造教育品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学校标准化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五个校园”建设,高度重视校舍、校车等安全问题,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到2016年基本建成渝川东部教育强县。

二是加快建设全国卫生强县。健康是人民群众的第一财富,是构建幸福生活的首要基础。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基础上,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县乡卫生服务能力,确保卫生服务全覆盖,打造全国卫生强县。全面执行基本药物零利润制度,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三是积极推进建设渝东文化强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民族文化,加大川剧、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力度。深度挖掘“千年古县、牡丹故里”历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本土化的文化精品佳作。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鼓励扶持角雕、铜管乐等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文艺演出、文博会展等现代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着力打造健康向上、活力四射的文化之城。

坚持均衡保障:努力建设幸福和谐新“丹乡”

均衡保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在要求。始终将劳有所得、困有所助、老有所养作为人民幸福与否的重要标尺,强化社会保障,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安居、安康、安宁的幸福之城。

一是创造劳有所得的就业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以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自主创业,力争到2016年新增微型企业4000户,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就业培训力度,重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和“4050”困难人员就业工作,确保到2016年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全面推广“劳务外包”增收模式,支持电子元器件、水晶饰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生产,吸纳农村无劳力、无资金、无技术、无门路人员和留守妇女、残疾人充分就业,让广大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二是建立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适时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额,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建立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标准正常增长机制和物价联动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作用,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加快发展老年事业,推进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努力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着力加强公租房建设,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到2016年,建成保障性住房4000套、18万平方米,切实缓解中低收入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

三是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广大人民获取幸福的根本保障。建立民主法治长效机制,确保依法执政、执法规范和司法公开,打造一流法治环境。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创新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拓宽诉求渠道,完善大调解体系,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cxtc/html/12844.html

编辑:小鱼 责任编辑:刘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