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刘 伟:用科学发展观指引富民兴渝大计

2013-03-12 11:46:36  来源:《当代党员》  作者:刘 伟

(作者系重庆市财政局局长)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于指导和引领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财政工作必须一以贯之。

科学发展观是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要落实好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统三化两转变”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资源配置作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基础,又要通过“有形之手”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引方向。

一要做大财源,提升竞争力。财政在强化税收征管,依法增收,减少“跑冒滴漏”的同时,又要为扶持经济发展做好“加减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聚合效应”,让企业休养生息,打牢发展基础,从而促进财经良性互动,稳固、壮大财源。如要通过西部大开发、国家结构性减税和各类财税扶持政策的支持、引导和刺激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支持电子信息等战略性产业发展和汽摩等传统产业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特别是在当前严峻而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更要“舍得”投入,综合运用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多打提振经济的“组合拳”,帮助实体经济“爬坡过坎”,渡过难关。

二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财政既要加强财力统筹,进一步优化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区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又要区别对待,进一步完善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实行有区别、梯度化的财税扶持,增强区县自我发展能力。如对库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要充分用好用活扶贫、三峡后扶等政策,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改善落后现状;对主城区,要重点扶持产业,做强园区经济,巩固发展基础。特别是要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性转移支付制度,在保障资源有限、生态脆弱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财力的前提下,还要加大投入,促进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还要合理认定区县适度举债的客观需要,高度关注债务风险,确保当期可承受,未来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是改善民生的实践之基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生活过得更好。因此,改善民生既是十八大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市第四次党代会的明确要求。财政在解决民生问题时,仍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同时又要理性对待民生需求。

首先,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既要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又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一方面,财政要着力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急需解决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另一方面,又要对已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进行梳理,找准“短板”,查漏补缺,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民生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可持续性,避免政策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

其次,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既要重点突破,又要稳步推进。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民生问题时指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个“持续取得新进展”,既是可持续的民生观,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突破口。但是,改善民生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尤其是正确面对重庆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的特殊市情。因此,财政无论出台何种惠民政策,始终要把老百姓作为民生的主体,既不过高允诺期望值,避免“放空炮”,失信于民,又要着眼于民生需求和财力可能的统筹平衡,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把民生推进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财力的承受度结合起来,让百姓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再次,在民生政策的设计上,既要兼顾公平,又要讲求效率。一方面,惠民政策要有针对性,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雪中送炭”之效,让真正困难的群体都能享受到“阳光雨露”。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政策又要“锦上添花”,有指向性地出台一些激励政策,让有条件就业创业、有可能“扶一把就能站起来”的人先摆脱困境,实现自我救赎。这种“造血式”帮扶方式,才真正有利于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的实现。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