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共重庆市荣昌县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一科学论断为新时期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指明了方向。当前,在重庆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之后,全市各地掀起了新型工业化建设热潮,各区县你追我赶、形势逼人。作为工业产业欠发达的荣昌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努力提高工业整体发展水平。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三个发展理念”
一是开放发展理念。开放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大潮中分享“一杯羹”,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理念,把县域土地、劳动力、资源及环境等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推进县域经济迈向转型发展快车道。
二是优先发展理念。强兴工业、决战园区,是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是荣昌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劲动力。要树立工业优先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做大经济总量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不断夯实工业平台,努力提升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
三是科学发展理念。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不能粗放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从荣昌实际出发,立足现实基础抓工业,立足优势资源抓工业,立足优势企业抓工业。要紧密结合本地比较优势,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在发挥资源优势中培育特色产业,在开发特色产品中打造优势品牌,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二、必须突出重点,把握“三个关键”
第一,壮大产业集群。优势产业是一个地方工业竞争力的核心。我们要进一步科学选择产业,加强基础产业,做大优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培育园区经济,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改造传统工业,夯实工业化发展基础。当前,全县工业的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改造阀门、玻陶、夏布、茶叶、粉条等传统产业,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要努力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帮助企业练好“内功”。要加大技改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传统产业实行改造升级,促进荣昌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的成长性和带动性,是增强发展后劲、抢占发展先机的主攻方向。要依托现有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充分挖掘县内科研教学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加快新药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园区表面处理工艺为依托,努力引进知名、大型的笔记本电脑、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重点引进元件级、部件级配套产品,不断发展和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的开发与生产,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三是积极打造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紧紧围绕“4+1”产业体系,依托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大量的中小企业发展,逐步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协作配套的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要以华森制药、灵方生物、方通动物药业等为依托,大力发展GAP中药材种植基地,原料药生产,新药品开发,医药销售及配送等,不断完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要以凯歌电子、达标电子为龙头,围绕含氰电镀园,加大笔电产业及配套企业的招商引资,做大做强荣昌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要以博耐特机电为龙头,引进上下游企业,逐步形成完整的机电制造配套体系。要以现有农林畜牧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现有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引进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打造纺织服饰基地。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要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玻陶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技术改造工作,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要注重招商引资的重点和方式,积极瞄准重点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低能耗产业,大力引进一批以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为重点的高科技企业,切实增强绿色发展能力。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支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第三,优化空间布局。按照“一区四园多点”的定位和产业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明确各园区产业导向,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为引领,引导产业向基地集中,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区域格局。加快形成生物医药、机电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拓展区、中国西部照明电器基地、成渝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培育一批机械加工基地、轻纺基地、现代物流园。相关镇街要因地制宜,围绕工业园区布局,搞好产业配套、企业配套、服务配套,力争到2015年,荣昌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
三、依托科技创新,提高“三个水平”
一要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统筹推动科技研发、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加快产业核心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攻关。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合作,融合利用各种科技资源和要素,集中开发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和发明专利。充分挖掘和整合荣昌现有的科研教学资源,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技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努力促进科研力量与企业技术中心深度合作。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机电制造、电子信息等科技型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推动荣昌的科技研发能力整体提升,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
二要提高政策扶持水平。政策是吸引投资者的“吸铁石”,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指挥棒”。近年来,荣昌相继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十条措施、重点扶持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实施意见、扶持外贸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等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华森制药、昌元化工、洽洽食品、蓝源机械等一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加快创品牌、创名牌步伐。今年,市政府安排了20亿元资金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我县也从中获得相应的切块资金,目前县委、县政府已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正在接受第一批企业的申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兑现各项扶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促进全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三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企业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技术成果的主要创造者、使用者和推广者,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根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力量。企业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科技成果也只有转化为企业生产的产品,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使科研成果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