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李志雄:恪尽职守 奋发有为 准确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2013-02-16 14:18:21  来源:本网  作者:李志雄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梁平县委书记)

重庆市梁平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成事兴业之基、凝神聚力之魂和兴旺发达之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准确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实现了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

一、大力推进第一工程,履固本强基之责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的伟大真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党的第一工程。

抓好党建,“谁来抓”。党的建设关键在于抓书记、书记抓,要树立和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近年来,全县采取公推直选、绩效考评、激励保障、学习培训等综合措施,培养造就了一批守信念、讲奉献、有本事、重品行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党组织书记,“基层干部的楷模”邓平寿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怎么抓”。一是抓思想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最根本的建设,是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的中心环节。近年来,全县先后深入开展了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系列活动,广大党员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认知与行动的高度统一。二是抓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近年来,我县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探索创立了“两推两考”、“一推三考”、“三级遴选”等多种选任干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抓作风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我县通过持续深入开展“官僚文牍、吃拿卡要、懒散推诿、走读飘浮、奢靡享乐”“五风”整顿,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四是抓制度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2005年,我县开全国先河,为全县948名村干部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调动了广大村(社)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五是抓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近年来,全县以开展“三项治理”、“三项行动”等专项治理为重点,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树立了党威,赢得了民心。“抓不好怎么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县采取“双评双述”、“一讲二评三公示”等形式,大力治庸、治懒、治散,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风向标”,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积极抓好第一要务,行造福一方之事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有效执政、长期执政的一条重要的基本经验。

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向工业要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根本途径。以新型工业的大发展,实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就业岗位的大量提供,民生事业的有效改善,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县始终坚持把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按照“招大、引强、选优”和“引进一家企业,孵化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与大企业、大集团携手,全力打造光电、农机和航空三大产业集群。2011年,全县成功引进重庆农机产业园、重庆光电科技产业园等37个重大绿色产业项目,投资超亿元项目18个,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质量进一步提升,开启了我县经济发展由资源开发型向科技推动型的历史性转变。向农业要高效。农业稳,天下安。要保证“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安全,就必须转变观念和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迈进,不断丰富农民的“钱袋子”,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我县沃野平畴,碧田万顷,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全县立足地方特色农业,突出龙头带动,成功引进华西集团、特驱集团等市内外27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鸭、柚、竹三大举旗产业迅猛发展,水稻、豆筋、山羊等主推项目百花齐放,农民增收的步伐有效加快,增幅居“两翼”前列。向商贸要繁荣。商贸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一个地方经济成长和繁荣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挑战面前,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我县通过举办“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区域性产业升级峰会”、“全国浙商梁平行”等“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成功引进重百商业广场、戴斯五星级酒店、浙江商贸城等7个超亿元的商贸骨干项目,市场主体达到2万个,以名豪广场、乾街为中心的商圈初具规模,居民的消费预期不断增强,内需消费逐渐强劲发力,民生商贸日益繁荣。

三、不断积聚第一财富,走先进文化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好改善,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程度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迫切。文化越来越成为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内容,成为衡量人生活质量的一个显著标志,成为弥足珍贵的第一财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力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以民间文化和传统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根脉。近年来,全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建立起了国家、市、县三级保护名录体系,先后两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还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模式,建设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启动了非遗产业化工程,保证了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大力挖掘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群众文化是搏动着原始生命、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田野风景。群众文化必须同党的性质和宗旨一致,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离开了群众的文化,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县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群众自创了80余个本地故事,实现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全部免费开放,向70个优秀群众文艺团体赠送文化活动器材,把精神食粮送到群众手中,群众文化异常活跃。大力发展并创新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以服务为手段的新兴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文化的经济功能已经崭露头角,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文化产业在世界经济危机中已成为一抹最亮的色调。我县通过积极鼓励支持文化创意、民间演艺、文化经纪等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微型企业64家,聚力打造“中国非物质文化第一村”和非遗文化产业园,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暗香涌动。

四、始终坚持第一选择,应人民群众之声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民生所在,党心所系,政之所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选择。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积极扩大就业。解决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政治行为。我县出台了系列小微企业融资优惠和帮扶激励政策,2011年发放财政补助资金近3000万元,积极鼓励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自主创业,发展小微企业近千户,带动就业数万计。并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创建活动,全县169个村社创建达标,为扩大就业搭建了重要平台。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优先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县教育经费财政支出占GDP 4%以上,确保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各类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名校工程”和积极探索“组团办学”新模式,努力发展民生教育。高度重视分配。分配是民生之源,合理的分配是促进经济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由外贸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型的内生动力,是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真实体现。我县通过大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机制,不遗余力助农增收,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631,基本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配格局。不断强化社保。社保是民生之依,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经济发展的调节器、人民生活的保险箱。我县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率先整体推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伤保险,率先开展单病种付费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以务实之举回应群众之声。

五、认真落实第一责任,护和谐稳定之航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最高利益就是稳定”。发展为重,稳定为本,安全为先。安全稳定理应成为各级各部门的第一责任。

没有安全的生产是零生产,没有稳定的发展是没发展。安全生产重于泰山。重视安全生产就是尊重生命,抓不好安全生产就是失职,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任何时候都必须如履薄冰、丝丝入扣。我县下铁的决心、用铁的手段、以铁的纪律,坚决取缔和关闭不达标的煤矿和非煤矿山,重拳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行为,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全县安全事故呈持续下降趋势。社会稳定压倒一切。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维护稳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艰巨复杂,必须时刻把稳定工作放在心里,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我县通过加强基层综治工作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快新型警务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形式,探索推广“爱心综治”工作模式,创新实施重大事项、重大决策“三不评估三不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老百姓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基层的生动实践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上,尽力而为,有所作为,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为梁平科学跨越发展凝聚了精气神。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