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今年夏粮、秋粮收购中,国家强调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有何重要意义?国家粮食局对今年夏粮、秋粮收购工作作出了哪些安排部署?提出了怎样的具体要求?从源头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收购入库粮食的质量安全?日前,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就今年粮食收购工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
粮食收购,不准折腾农民
《中国经济周刊》:粮食收购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目前正值秋粮收购旺季,请问今年全国的粮食收购总体情况如何?
任正晓:在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这为粮食收购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今年的夏粮收购进展顺利,收购总量处于历年的较高水平。目前,中晚籼稻收购进入尾声,粳稻、玉米、大豆等秋粮品种正处收购旺季。据统计,截至
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粮食收购市场秩序良好,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收购进度加快,入库粮食质量较好,继续保持了国库增粮、农民增收的好形势。
《中国经济周刊》:国家粮食局对今年夏粮、秋粮收购工作作出了哪些安排部署?提出了怎样的具体要求?
任正晓:做好粮食收购入库工作,直接关系到种粮农民增收,关系到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保供稳价目标的实现。在今年夏粮和秋粮登场之前,国家粮食局就及早召开专题会议对收购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由局领导带队深入收购一线进行检查监督。夏粮收购期间,我局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10个夏粮主产区开展检查督导。秋粮收购启动后,我局已派出6个工作组分赴12个主产区,目前正在一线检查指导收购工作。
为切实做好今年的粮食收购工作,我局对各地粮食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把粮食收购作为整个粮食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早收粮、多收粮、收好粮。二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粮食收购各项政策,所有粮食收购企业都要严格执行“五要五不准”的粮食收购纪律,即:要敞开收购、随时收购,不准折腾农民;要公平定等、准确计量,不准克扣农民;要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坑害农民;要现款结算、不打白条,不准算计农民;要优质服务、排忧解难,不准怠慢农民。三是要切实落实收购资金和收购仓容,确保收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支持企业入市收购;努力扩大收储能力,引导粮食向销区合理转移,确保粮食收购的仓容需要,防止发生农民卖粮难。四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收购中的具体困难,跟踪掌握粮食收购进展和政策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案件,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确保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实到位。五是要切实做好秋粮收获质量监测,确保入库粮食质量安全,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储粮安全。
从总体上看,以上这些工作措施和要求都在各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广大售粮农民比较满意。特别是针对今年部分地区因小麦赤霉病害造成粮食质量下降,各地粮食部门急农民之所急,及时派出技术服务人员,深入重点乡村农户,指导农民通过风扬、过筛、整晒等措施,降低赤霉病粒含量,使小麦提级进等,实现了减损增收,得到了农民群众和地方党政的充分肯定。
“九连增”离不开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中国经济周刊》:在今年夏粮、秋粮收购中,国家强调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3年最低收购价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3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请问实行这一政策有何重要意义?
任正晓: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粮食最低收购价,是国家综合考虑补偿农户种粮成本和稳步提高粮农收入等因素而确定的粮食收购价格,这一政策的最大效应就是促进种粮农民持续增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当市场粮食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国家及时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按照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当市场粮价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后,农民又按回升的市场粮价卖粮。这样就使农民始终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出售余粮,真正实现粮食卖好价、种粮保增收的政策预期。近些年来,国家每年都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并及早向社会公布,稳定农民种粮收入预期,有效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为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促进国内粮食供需基本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收购环节把住粮食质量关
《中国经济周刊》:粮食质量关系到整个食品安全,国家粮食局从源头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收购入库粮食的质量安全?
任正晓:粮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食品,也是生产加工其他食品的基本原料,从一定意义上说,粮食质量安全是整个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近些年来,国家粮食局积极履行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注重从收购环节把住粮食质量关,确保粮油质量安全。一是开展新收获粮食的质量监测工作。在每年年初即下达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统一部署新收获的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主要粮食、油料品种的质量安全监测工作。2012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采集和检验新收获粮食和油料样品1.1万份,全面掌握了新收获粮食的质量安全状况。二是建立粮食收购入库检验制度。印发《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明确要求粮食收储企业按照国家标准对入库的粮食进行质量检验,把好入库粮食质量关,切实从源头上保证入库粮食的质量。同时,对水分、杂质超过国家标准的粮食,采取烘干、整理等处理措施,达标后方能入仓。三是制定完整的粮油标准体系。目前,由国家粮食局归口管理的从收购到消费全过程的粮油质量标准达515项,其中国家标准325项,行业标准190项,形成了与维护粮食质量安全相适应的一整套粮油标准体系,使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有章可循。四是加强对粮食质量的全程检验和监管。目前省、市、县三级粮食部门都建立了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其中国家粮食局授权挂牌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达273个,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粮油质量检验员达2万人,全国参与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检验、监管执法人员达5万多人。这些机构和队伍常年履行检验、检测和监管职责,有力地维护了收购入库和出库粮食的质量安全。
每年农户储粮损失在400亿斤左右
《中国经济周刊》: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户储粮损失严重,国家粮食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帮助农户降低储粮损失?
任正晓: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农户储粮环节损失严重。据我局抽样调查,每年农户储粮损失在400亿斤左右,平均损失率为8%。如何保证农民在增产的同时减损增收,一直是各级粮食部门致力解决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粮食局启动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到2012年已累计投资53.5亿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35.1亿元,共为全国25个省(区、市)的506万农户配置了新型储粮装具、推广了科学储粮技术。据测算,每年为农户减少储粮损失11.7亿斤、增收11.5亿元。目前,我局一方面全力督促各地加快今年下达的农户科学储粮建设进度,保证储粮装具质量,确保农户在今年秋粮收获后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对暂未实施科学储粮仓建设的农户,进一步加强科学储粮宣传和技术指导,确保农户粮食储存安全。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