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忠县县委书记
近年来,位于库区腹心的忠县坚持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民营富县”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对外开放为引领,以产业融合为重点,通过重培育、强扶持、优环境、细服务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移民安稳致富和和谐繁荣新库区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忠县实际的工业化发展路子。
经过多年发展,忠县工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三个翻番、两大进位”。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55.18亿元,是2006年的4倍,相当于在2003年的基础上再造了“五个忠县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07亿元,是2006年的3倍,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47%,拉动全县经济增长8.7个百分点;工业实现税金2.3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位居同类县第4位和第3位,成功实现进位目标;全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63%,工业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带动一、三产业就业近10万人。今年1—6月,全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7%,增速居同考核组第4位。
突出科学发展,完善工业发展思路
处于欠发达地区、欠发达阶段的忠县推动科学发展到底走哪条路,一直是忠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一是与时俱进完善工作思路。2004年以来,忠县工业经济“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规模不断壮大,效益逐年提高,成为了推动忠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动力。但受近两年宏观环境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工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受到一定影响。工业对全县财政税收的贡献还不够,对县域经济的支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深入调研后,认为忠县落后在工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工业,必须坚持以工业为主导,把工业作为提升县域经济总量和质量的主战场。因此,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顺应全县人民意愿,抓住机遇,把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再次响亮提出“工业强县、民营富县”战略,确定了“大园区承载、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带动”的总体思路和“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化,五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打造库区工业高地。二是科学规划发展目标。经过深入比对分析,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按照实事求是原则,确立了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即实现“三大领先”、完成“六大任务”。“三大领先”,即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领先,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构建起特色工业体系;园区集聚发展能力领先,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园区产值比重高于库区同类区县水平;产业集群发展能力领先,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带动一三产业加速发展。“六大任务”,即到2017年,努力实现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0%;各类产业活动单位达到5万户以上;争取获得1—2次“区县工业发展进步奖”等六大目标任务。三是出台推动工业发展的系列政策。为进一步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经过深入研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1+3+5”系列文件。“1”即“工业十条”决定,“3”即“平台建设、园区发展、全民创业”的3个意见,“5 ”即“资金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奖惩、企业帮扶、人才评选”的 5个办法等系列文件,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推进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突出特色优势,竭力培育“4+2”集群产业
按照“扶优扶强壮大一批、招商引资培育一批、争取项目新上一批”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值过亿、利税超千万”工程,建立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制度和“四个一”帮扶机制,坚持“三大例会”制度,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能源化医、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和电子信息、轻纺服装等“4+2”产业集群。充分利用44亿立方米石灰石等自然资源,依托海螺水泥、皇华碳酸钙等重点企业,引进型材、编织袋等项目,建设海螺特色产业园,着力打造新型建材业。充分利用柑橘、优质大豆等特色资源,发挥“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名牌效应,依托忠州腐乳、三峡建设集团、博富文柑橘等重点企业,建设中国柑橘城,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加工业。立足汽车产业基础,依托云河水电、云河专汽、川江车辆、金龙船业、佳德刃具、长轴锻造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汽摩、水轮机、船舶等制造业,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立足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依托天然气净化厂、星博化工、天地药业、巨琪诺美制药等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等产业,着力打造能源化医业。立足劳动力资源密集优势,依托金龙电子、南泰电子、归湖实业、镁娇服饰等企业,积极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和主城笔记本电脑零部件配套项目,建设西部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电子信息工业园,着力打造轻纺服装和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43家,其中产值过亿、利税超千万元企业分别达14 家和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9.1亿元、增加值18亿元。产业集中度达95%以上。
突出增量提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忠县坚持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实现民营经济量的新增长和质的新飞跃。2011年全县民营经济总量达77.47亿元,占全县GDP的56.6%。今年上半年,新发展民营企业658户,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是以扩张总量为重点,在“铺天盖地”上求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外,凡对国有资本和外资开放的领域一律对民营资本全面开放。大力实施“引凤还巢”工程,积极动员有技术、有门路、善经营、会管理的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带订单回家乡发展。加快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增强微企孵化功能。鼓励和支持乡村能人挺身而出,大力发展“能人经济”,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千军万马闯市场、铺天盖地创大业的生动局面。2011年全县民营经济产业活动单位达到2.8万户(其中:民营企业2928户),较2007年净增1.2万户。今年上半年,新增产业活动单位3927户。二是以提升档次为重点,在“顶天立地”上求突破。积极支持优势企业搞好资本运营,通过兼并、控股、收购等多种形式,实现低成本扩张,加速规模膨胀。用好用活每年1000万元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500万元的市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投向企业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着力打造一批“旗舰型”企业,培育“顶天立地”的民营大企业。力争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户以上。三是以培育特色为重点,在生产配套上求突破。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和配套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引导民营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按照“收缩品种、突出特色、规模经营、优质高效”的思路,坚持“工业为龙头、农业建基地”的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按照“放宽政策、提供载体、拓宽领域、全面搞活”的思路,着眼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能源化医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生产性配套服务业。
突出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特色工业为导向,坚持科学招商不动摇,产业层次和引资水平有效提升,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较好较快发展势头。成功引进美国博富文、中海油、安徽海螺和上海赛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累计签约工业项目465个,引进县外资金191.45亿元。先后被评为全市开放型经济先进县、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一是不断夯实招商引资工作基础。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全县项目库建设,建成1200亿元滚动项目库。对全县的各类招商项目进行认真、全面、细致地审查筛选,编印成册,精心包装,对外发布。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项目评审制度,健全项目准入机制,努力实现科学招商、理性招商。二是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全面落实奖惩制度,充分激发全县干部群众的招商热情,引领全民招商战略纵深推进。每年确实10个重大招商项目,由县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实行“点对点”招商。充分发挥各种人脉资源优势和对口支援优势,大力实施统战招商、以商招商和对口支援招商。围绕“4+2”集群产业,健全专业招商团队,瞄准重点区域,着力引进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和企业,形成“以全民招商为基础,以组团招商为主体,以专业招商为支撑”的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同时,积极参加“支洽会”、“渝洽会”等招商专题活动,举办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等招商活动,与山东、大渡口区对接,承接山东、大渡口区产业转移。三是不断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秉承“兑现比承诺更重要”、“没有不能办,只有怎么办”招商引资和服务理念,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在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许可范围内,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项目建设上,今年确定60个重点项目和30个示范工程,并筛选出总投资15亿元的9个项目,实施重要项目“半年攻坚”。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倒逼机制,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优化服务,努力打造“六低”环境
针对忠县区位不够优、软硬环境竞争力不够强的现状,我们着力打破影响投资的制约瓶颈,努力打造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融通、低物业、低人际交往成本的投资环境,加快建设“发展环境最优县”,不断提升发展竞争力。一是打造低物流成本环境。沪渝高速建成通车,梁忠、沿江高速南线建设加快推进,梁黔、沿江高速北线、沿江铁路纳入全市规划并开展前期工作。未来忠县将形成五条高速公路、一条铁路、一个黄金水道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成为西部地区通往华中、华东、华南最便捷通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港口码头建设,着力打造全市八大港区、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之一的忠县港口和物流基地。二是打造低税费成本环境。用足、用活国家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三峡后续规划等优势和重庆市实施的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出台忠县招商引资、产业扶持和民营经济发展52条等系列优惠政策,切实降低税费和审批成本。三是打造低要素成本环境。加快推进500千伏忠县站,110千伏乌杨、香山、石宝变电站和35千伏洋渡、善广、金鸡变电站建设,规划建设天然气发电项目,切实为企业提供电力保障。积极向上申请用气指标,切实解决企业用气难题。四是打造低融通成本环境。整合政府投融资平台,积极组建鑫达投资公司,切实壮大融资担保实力。加强与县内24家银行机构合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积极组建担保公司,并加强与市级担保公司合作,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五是打造低物业成本环境。按照“一核心多基地”分片布局,加快建设忠县工业园区,园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5万余平方米,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专业的配套,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六是打造低人际交往成本环境。明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必须强化廉洁意识,坚守安全、质量、环保、信访、廉政“五条底线”;简化审批程序,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坚决杜绝行政审批服务“卡壳”和厅外“循环”现象,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