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城乡二元制”走向统筹,彻底改变城乡环保用力不均、发展失衡的现状,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长期而又重要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考研究构建城乡环境保护统筹新格局的问题,首先还是要从理论上解决“为什么统”、“统什么”、“怎么统”这3个基本问题。
一、为什么统,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受思想支配的。实践本身内在地包含着观念的、认识的因素。实践要求人们进行自觉的认识活动,只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实践才能取得成功。解决好为什么统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统筹城乡环保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引领环境保护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一面旗帜。中国是农业大国这一国情,决定了农村环境保护在推进生态文明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全国仍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而且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发生在农村。农业和农村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统筹城乡环保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赋予了新农村极其丰富的内涵。这些年来,广大农民群众在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对自己生产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向不应该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包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这一重要内容。
统筹城乡环保是改善农村地区环境状况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国绝大部分乡镇和村庄基本没有环境基础设施,种植、养植业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不能得到及时处置和有效利用,城市工业污染正在逐渐向农村地区转移。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环境保护也不例外。“城市污染农村的水和地,农村污染城市的饭和菜”这句话,就形象地说明了城乡环境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关系。无论从维护农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实际需要出发,还是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战略考量,统筹城乡环保已刻不容缓。
统筹城乡环保是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是当代环保人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这其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但作为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农业大国,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一体化的环境保护新格局,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去研究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监管体制、政策法规、科技支撑、投入机制等多方面寻求对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环保新道路。
二、统什么,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从实践的层面去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在“统什么”的问题上,当前在继续加强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的同时,农村环保应该着力完善以下5个方面:
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目前农村地区的环境监测总体上还处于空白状态,要围绕农村环境质量、污染源、应急预警监测需要,配备基本的仪器设备。逐步开展土壤、植物污染及生态环境监测,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在乡镇所在地和重要流域,应设立大气质量监测站和水环境监测断面。尤其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及地下水的监测,逐步形成能够及时反映农村环境质量及其变化的监测监控网络。要建立一支能够担负农村环境监测任务的监测队伍,强化基层尤其是县一级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
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县级以下还没有专门的环境监管机构,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环保面临的形势,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能向下延伸迫在眉睫。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做法是由政府统一下达经费预算、县级环保部门在乡镇建立派出机构,将环境监管的范围覆盖到基层。此外,各乡镇(街道)明确了1名分管领导,各村民委员会设立环境监督员(兼职),具体负责本村的环保工作。
完善农村环境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农村环境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国家层面要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规范引导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针对当前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要制定污染减排核算体系、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有机食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要制定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环境经济政策、有利于深化污染防治的环境管理政策、有利于工作落实的环境奖惩政策,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完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的投入相比,农村环保的投入还十分有限。各级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农村环保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投入。要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安全、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程建设,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体现出政策的导向性。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农村力所能及参与”的农村环境保护投融资一体化的新机制。
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现阶段,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缺失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要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使各项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向农村地区辐射和延伸,尤其要大力推进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建设一批乡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继续推广“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运转模式,改变农村地区垃圾乱倒乱堆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实现由传统养殖向现代生态养殖业的转变。
三、怎么统,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有相应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指导和回答“怎么统”的问题,解决的是一条正确的路径,体现的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这里需要解决如下5个问题:
一是解决“摆位”问题,在认识上统筹。要把农村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环境保护的总体战略,统筹加以推进。要充分认清加强农村环保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认清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充分认清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农村自身、同样也危及城市居民“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的严重后果。地方各级政府是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二是系统绘制蓝图,在规划上统筹。在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时,要特别注重将整个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注意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此外,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也要提上议事日程。多年来,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规划,而农村和农业的污染防治却没有相应的规划。要着眼农村当前的环境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需求,尽快填补这个空白,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真正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实施全程治理,在监管上统筹。要借鉴治理城市和工业污染的成功做法,对农村环境实施全过程治理。要严格农村地区的项目准入,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行节能型、节水型、低污染型产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因地制宜地建立农业生态体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要对农村地区现有的工业企业尤其是“十五小”、“新五小”实施限期治理,限期之内不能达标的,要采取责令停产、上“黑名单”、挂牌督办、区域限批等措施。
四是构建联动局面,在机制上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涉及面广,实际工作内容涉及农业、交通、国土、畜牧、林业、水利、卫生、财政等多个部门。因此,必须确立“大环保”的理念,建立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通过联席会议、综合执法、集中投入、相互通报情况等方式加强协作,沟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合力促进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
五是营造浓厚氛围,在舆论上统筹。统筹城乡环保离不开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参与。要重视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环境教育,使其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要定期公布农村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对涉及农民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责编 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