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王作安:加快城乡统筹 推动科学发展

2012-09-26 10:40:29  来源:本网  作者:王作安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书记

合川地处重庆西北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重庆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典型缩影。近年来,合川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等重大机遇,创造性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促进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一、坚持深化镇街改革,激发城乡统筹发展活力

推动财政、管理和政策体制改革,着力突破行政体制障碍,充分发挥镇街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针对实行统一分税制,农业镇税收较少,发展资金匮乏,债务逐年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镇街发展积极性的情况,于2007年将统一分税制调整为“一区两制”,对街道和工矿镇实行分税,对农业镇实行财政支出包干加激励,增加财政资金对镇街的投入,既保障镇街基本运转,又激发工作积极性,使镇街能一心一意抓发展。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针对镇街在行政事务管理上责任大、权力小,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成本较大的实际情况,向镇街委托下放18项行政审批权项、23项行政执法权项以及政府采购权和国有资产处置权,进一步理顺镇街行政管理体制,平衡镇街与区级部门权责关系,极大增强了镇街统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三)深化政策体制改革。针对镇街在经济发展方面优势不足,束缚较多,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的情况,出台了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镇街发展工业经济、农业产业、城建商贸、土地使用、税收分成等五个方面,制定了18条优惠政策,既为镇街发展减负松绑,镇街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手段更加灵活,又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激活了发展潜力。

二、坚持促进土地流转,释放城乡统筹发展潜能

创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承包地流转方式,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有效释放统筹城乡发展潜能。

(一)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设立农村土地交易所。抢抓作为重庆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全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示范区机遇,探索推行全市范围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在市内远距离、大范围置换的“地票”交易制度,用市场化的办法来科学发现土地的价格,既有效提高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效率,又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使农民权益在土地流转中得到保障。

(二)提高农村承包地经营效率。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鼓励大户承包农民流转的承包地经营权,提高土地经营效率。建立风险保障基金,对遭遇重大损失的规模户给予适当补偿,规避土地流转的市场风险。截止目前,全区承包地流转总量达41.9万亩、涉及农户14.4万户,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40.76%和农业总户数的37.21%。承包地规模经营面积达35.2万亩,规模经营率达34.5%,居重庆市第3位。

三、坚持加强城镇建设,拓展城乡统筹发展空间

以规划为先导,协调推进城市、小城镇、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加快城镇化步伐,城乡统筹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

(一)完善城乡发展规划。按照 “规划一体、资源共享、发展互动、和谐共赢”的理念,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构建完善“主城—小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农村社区集中居住点”的城镇发展体系,形成了层级分明、“多点开花”、相互支撑带动的城镇发展格局。

(二)推动城镇开发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启动主城新区道路、设施配套等建设,拉开大城市框架。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旧城改造,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每年安排1350万元资金,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到2009年底,全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3.6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67.6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

(三)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引导农民集中居住,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展开推进新农村建设。采取包装项目向上争取一点、区级补助一点、镇街配套一点、农民自筹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修建骨干道路,建设高质量、同风格的房屋,配套完善水电气等设施,让有限投入惠及更多农民。

(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重点突破、面上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和均等化公共服务、降低准入门槛两个标准,建立畅通的户籍转移通道,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重点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愿进入城镇定居。今年以来全区已有15.8万余名农民实现“农转城”,居全市第1名。

/Page/

四、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乡统筹发展动能

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繁荣农村市场,壮大农村经济,培育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提升实力,在提升实力中增强城乡统筹发展的动能。

(一)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生猪、蚕桑、蔬菜、水产等传统优势产业,引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探索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增强农业发展抗风险能力。截止目前,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年粮食总产量、生猪出栏量和水产品产量连续3年居全市第1;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达42个,“重庆市名牌农产品” 达10个;农业市场体系逐渐完善,专业合作社达235个,涉及农户6.79万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2家。

(二)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在全区所有镇发展镇域产业园,总面积达3000余亩,已签约项目90余个,协议投资69亿元,到位资金7.6亿元。抢抓合川作为全国首批五个“中国西部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区”之一的机遇,在草街街道规划发展12.6平方公里农民创业示范园,首期3.24平方公里已开工建设。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一园带一镇(街)”工业发展格局,提高了工业发展对农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

(三)促进农村市场繁荣。建立和完善农村商贸体系,做大乡村休闲旅游,带动人员、物资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建设钱塘、龙市、云门等10个区域性镇级商业中心,改造10个镇级农贸市场,规划建设268个信息化农资店。围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发展特色旅游产品。目前,古楼枇杷采果节、世代思居乡村旅游节等已成为重庆市知名旅游节会,每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五、坚持强化社会保障,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积极统筹城乡就业,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解决农村老无所依、因病致贫等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积极开展城乡低保试点,目前保障面达5%。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双解”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畴,保障了更多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截止目前,全区“五大保险”参保达35.32万人次,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131.34万人,参保率达99.58%

(二)搭建扶贫济困载体。在机关广泛开展“三项活动”,与城乡困难群众建立紧密联系,帮助解决就业、创业等实际困难。在社会,建立“德润合川”爱心基金,广泛募集资金,资助残疾人和特困群体。建立城乡临时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通过困难帮助、资金资助等方式,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进一步缩小了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加强就业创业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增收难问题,提高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度。在重庆市率先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进镇入村(社区)到校园,达到镇级全覆盖。在5个镇街开展返乡创业特色产业基地、小企业基地和一条街建设试点。2002年以来,连续7年全区失业率均在3.8%以内。到2009年底,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77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9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3:1,好于全市总体状况。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