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春(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既是巴南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全面发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快速赶上主城发展步伐的重要时期,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巴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江南新城、主城第三增长极、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发展,增强全区综合实力,打造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都市大区和千亿级经济大区、两千亿级工业大区、千亿级商贸物流大区,在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加速推进“一城一极”建设快速赶上主城步伐
“一城一极”是巴南实现城市蝶变、经济腾飞、赶上主城发展步伐的重要引擎。未来五年,我们将提速“江南新城”和“主城第三增长极”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做强经济实力。
(一)加快“江南新城”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以“现代、生态、文明、宜居”为目标,坚持四个注重推进城市建设。注重城市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以金融业、创意产业、休闲旅游业和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产业的研发、结算、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注重打造怡人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沿江、傍泉、依山、靠林、临湖、环岛”和“一城山水、半城森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营造亲水公共开放空间,实现“森林之中建城市”的目标。注重建设一流设施。高档次建设大型公共设施和文化建筑,提升城市形象;高标准建设城市交通、商业和市政环卫设施,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注重“保旧”与“立新”结合。在老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中,有机融入文化元素,保护和修缮好城市文化遗产,建设标志性建筑,塑造城市新文化景观。
巴南滨江路沿线按照“自然、生态、休闲、亲水”理念,高档次打造“重庆滨江第一商街”。重点发展高端商务、星级酒店、高档休闲娱乐、大型城市综合体以及非银行金融业、总部经济等业态。加快龙洲湾新区和鹿角地区开发建设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建设CSD、金融服务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动漫原创制作基地和高端人口聚集区。江南教育城要以“融合、开放、生态、智慧”的理念,按照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打造全国最大的教育云计算产业园和中国西部职教高地。公路物流基地以打造西部最大公路物流基地和最大专业市场聚集区为目标,重点发展专业市场、城市配送中心、电子商务配送中心和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扎实推进李家沱、鱼洞、花溪地区旧城改造,建设重庆南部城市商业副中心。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小南海水电站、燕尾山隧道、龙洲湾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
(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促进“两化融合”、坚持“三个并重”。“三个转变”即:在资源开发上,从自然资源的开发向对知识资源的开发转变;生产方式上,从粗放生产向清洁生产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从单纯注重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同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转变。“两化融合”即: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使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三个并重”即:发展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生物工程、IT产业等新产业并重;与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的新能源汽车、数控装备等新产业并重;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后形成的传媒业、教育产业等新产业并重。
经济园区以建成千亿级工业园区为目标,力争五年后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数码产业园重点发展以液晶面板、硬盘、IPV4/IPV6、MOCVD、车载电子、云计算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硬件等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新兴产业;天明组团重点发展以长安铃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打造千亿级汽车城;在武新、桂花等地重点发展电动工具和装备制造产业,逐步形成高专业技术产业集群。麻柳沿江开发区按照“五个一体化”理念,以“聚集、融合、低碳、智能”产业发展思路,布局“一城两团三岛四园”,打造千亿级工业开发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为主的新材料,加快欧洲工业园、轻工产业园、西部安全产业基地建设步伐,辐射带动集金融、商业、休闲为一体的30万人口的“木洞新城”发展。
(三)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推进国际化进程。有效汇聚和优化配置国际化资源,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引进国际资金、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优质管理、国际市场和全球观念,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建设“中德合作”典范区的契机,深化和推进与德国经贸合作和技术合作。积极承接日本大地震后国内电子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引进国际先进IT制造业;打造国际化的服务平台,建设“花木世界”国际花卉交易平台;提升国际大通道交汇点枢纽功能定位,完善保税仓功能,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建成西部重要的保税物流园区;探索内陆自由贸易区建设,争取在麻柳沿江开发区、CSD和物流基地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免税销售”业务;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建成国际一流的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深入实施“温泉文化旅游”战略,建设高端休闲度假基地,争取成为国际休闲度假重要目的地。
(四)大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巴南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蓝天、碧水、宁静、绿地”四大行动,狠抓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引导和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构建起完善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要加强水源涵养区保护和合理开发,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加快城乡一体发展实现成果全民共享
在主城,只有巴南会长期保持城市和乡村的形态,推动城乡一体发展,符合巴南实际,顺应群众期盼,在重庆具有代表性,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加快城乡一体发展是巴南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我们将以“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实现“城乡经济一体繁荣、城乡设施一体建设、城乡社会一体管理”的目标。
(一)加快推进城乡经济一体繁荣。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以向城市提供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为导向,加大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引进龙头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以花卉苗木、水果茶叶、无公害蔬菜、生态养殖等为重点的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引导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打造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品牌产品。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健全完善农村科技服务工作新机制,推进农业科学化水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现有的花卉苗木、特色水果等农业产品及经营活动,着力发展观光农业园、采摘园、垂钓园、休闲园等一批以休闲观光、农业体验、水果采摘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进一步丰富农村经济发展业态。大力发展生态养生。利用巴南沿江、傍泉、依山、靠林、临湖等优越的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生态养生养老养心产业,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与发展乡村旅游业结合、与“幸福农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风格各异、档次有别、文化突出、生态良好”的休闲度假、养老疗养、旅游观光、静闭养心基地,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加快推进城乡设施一体建设。以“生态+现代”为目标,打造“环境生态、功能现代”的城乡一体建设形态。打造特色小镇。加快编制巴南区全域性规划,启动城镇控规修编工作。各镇街按照 “一镇一景”、“一镇一特色”的目标,加快制定特色小镇项目建设规划,整合各项政策、资源,倾力打造15个特色小镇。建设“幸福农庄”。在推进建设中必须做到将改善生活与增收致富结合、改善生活与改变劳作方式结合、改善生活与提高素质结合,建成150个功能齐全、品质优良、群众满意的“幸福农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改田改土、电力、交通、文化、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观景口水库、龙岗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供电、供气、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
(三)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一体管理。城乡社会形态以“城乡零差距”为终极目标,建设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体服务、保险救助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特别要提高农村养老、医疗等保险的覆盖面。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保障最低工资和农民工福利待遇制度的落实,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重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好转户农民切身利益。大力关爱妇女、儿童、空巢老人和农民工子女等人群,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发展先进文化让巴南走得更远
在全力推进“一城、一极、一区”建设的宏图伟业之中,文化是坚定全区人民的理想信念、形成强大合力的重要源泉,是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增强民众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意识的精神食粮。未来五年,我们将以实施好六大文化工程为重点,全力打造具有巴南文化特色的生态文化区。
(一)实施文化塑魂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知、寻、塑、传”等方式,对巴文化脉络进行寻找、梳理和提炼,重拾巴南文化碎片,铸就巴南文化的灵魂。积极推广巴南优秀民间传统文化,构筑巴南干部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努力加快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区级媒体,大力发展新媒体,广泛宣传和传播巴文化灵魂,以教育引导群众,提升群众素养,达到文化浸润心灵、以魂塑魂的境界。
(二)实施文化形象工程。坚持文化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机融合,在城市建设中体现巴文化特色,以独特的巴南文化元素打造城市“个性脸谱”。特别是要打造城市风貌、城市景观、城市标识系统、特色小镇、文化场馆等底蕴深厚的精品亮点工程,以文化浸润城市建筑,赋予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巴南城市品质。在加强城市软件建设中,大力实施文化“请进来,走出去”工程,通过举办“国际温泉茶文化旅游节”、“巴文化博览会”等节庆展会品牌活动,充分体现巴南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体现巴南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
(三)实施文化产业工程。以打造“巴文化体验展示区、重庆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和主城休闲游憩文化品质区”为目标,倾力打造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形成新的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动漫创意、演艺三大产业,深入推进动漫产业城、动漫文化公园等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扶持发展一批文化创意微型企业,使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推动巴南发展的支柱产业。
(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深入挖掘巴文化内涵,把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与文艺创作结合起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生产经营机制,积极通过跨体制、跨行业、跨区域的合作,聚集市内外优秀文化人,共同参与巴南文艺创作生产,集中推出以反映巴文化特色与现代艺术为主题的小说、影视剧、歌舞、戏曲、美术、音乐风光片等一批文艺精品,做强做靓巴南儿歌、水彩水粉画等一批在全市具有优势的文艺门类,使之成为保护和传承巴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巴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五)实施文化精英工程。大力培养、引进、使用优秀文化人才,加强宣传文化部门党政人才能力建设,实施文化人才、文化企业家培养工程,努力培养和扶持一批在全市、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领军人物,建立经常为巴南出谋划策的知名文化专家库,形成巴南文化人才高地。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文化专业人才的配备和使用力度,着力壮大基层文化骨干、优秀民间艺人、文艺协会组织,形成一支门类齐全、业务精湛、覆盖广泛的基层文化专兼职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人才培训、引进和激励机制,对在文化(学)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化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推动人才表彰的制度化、规范化。
(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覆盖广泛,先进快捷,供给充足,特色鲜明”为原则,大力实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搭建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完成城区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再建一批镇街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大力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鼓励民间自办公共文化阵地。继续实施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开放和送文化到基层流动文化服务,着力打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新机制,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镇“15分钟文化服务圈”、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争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