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天价×”事件缘何频发不绝 深入剖析机理层面是关键

2016-02-16 09:55:48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兵临

在市场法治尚不成熟、尤其是存在其他隐性垄断的背景下,容忍明码标价下的价格畸高,便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公的消费环境。

“青岛大虾弱爆了,哈尔滨神鱼火热来袭”。近日,有网帖曝称春节期间在哈尔滨“北岸野生渔村”消费了一万多元,引发舆论关注。哈尔滨市松北区成立联合调查小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店家明码标价不违规。

从发帖曝光“天价鱼”到举报者神秘失联,从常州地税否认举报者为本系统干部职工,到官方调查称商家“明码标价”,一次涉嫌宰客的消费行为,如同一幕舆情大剧,让看客如坠云里雾里。真相究竟为何?“天价×”事件缘何频发不绝?

由于举报人联系不上,所以单方面取证的调查结果,可能还无法客观完整地恢复事件全过程。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这次“天价鱼”事件中,店家明码标价,双方争执焦点不在价格,而在消费的鳇鱼斤数。究竟是否存在“乱写斤两”,现有的证据暂时支持店家一方。

当事人关注的是“斤两问题”,公众关心的则是价格问题。普通餐馆每斤售价100元左右的鳇鱼,到了这家野生渔村售价398元,虽然卖的是鱼身中段,但价格畸高常人不难评判。问题是,这种畸高的价格是店家明码标价,也是消费者下单前知悉的,是否就如调查结果所言“不违规”呢?

成熟的市场法则强调自愿平等、公开透明,在我们的道德直觉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容易获得合理性,但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关键词——公平。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平都是最核心的原则之一,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不仅要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也要遵循公平原则。价格畸高的背后,实则是对公平原则的破坏,而且很明显有着背靠旅游景区的另一种垄断意味。

一般而言,只要不存在欺诈,明码标价下的价格畸高,多

能通过市场自身进行调节,政府不宜干预,所以《价格法》对绝大多数商品实行市场定价。但是,在市场法治尚不成熟、尤其是存在其他隐性垄断的背景下,容忍明码标价下的价格畸高,便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公的消费环境。曾几何时,“天价×”事件成为节日后的新闻标配,从三亚到青岛再到哈尔滨,同类事件反复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背后有着同样且浅显的机理。只是每一次“就事论事”的处理,很少深入到机理层面去认真剖析。

当游客被“宰”成为一种季节性现象,而旅游景区的消费价格畸高被视为正常,这对市场法治而言才是不正常的。考量景区周边经营者的成本因素之外,畸高的价格是否合乎市场的公平法则?高出一般市场价多少才是合理的?诸如此类,不能在习惯性思维下被忽略,更不能以所谓的明码标价来搪塞。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兵临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