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湖北:“湖北首强镇”陈贵镇的生态蝶变之路

2014-09-23 10:18:20  来源:中新网  作者:马芙蓉 黄东湖

陈贵镇区全景图

陈贵镇杏福农庄

以生态文明引领社会转型建设全省“四化同步”示范镇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2日电 (马芙蓉黄东湖 华克清)新农村整洁靓丽,工业园里繁忙有序,六月的大冶市陈贵镇,处处呈现出一幅盎然、迷人的发展画卷。

作为湖北省首强镇,近年来该镇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改革活镇,建设美丽陈贵”总体思路,大力弘扬“敢于担当、勇于跨越、永争第一”的陈贵精神,以生态转型引领新一轮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四化同步”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生态新城、幸福陈贵”轮廓渐明,跃然眼前。

推进“四级联动”,建设现代生态新村镇

进村公路宽阔顺畅,绿化苗木葱茏挺拔、节能路灯整齐划一、村民广场上载歌载舞……走进陈贵镇李河村,自然风光与现代气息完美相融。

回看李河村“前身”,道路坑洼、沟渠淤塞,村民守着一亩三分田,过着“穷不死,富不起”的日子。

如此大的变化的出现,与陈贵镇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密不可分。该镇以“三年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为目标,强力推进村庄整治。仅2013年,即投入800余万元,撬动民资2000余万元,对65个村庄进行“三清、三改、三建、三化”整治,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

截至目前,李河村已硬化道路60余公里,清理沟渠20余公里,安装路灯240多盏,自来水覆盖率100%。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体育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700余个免费塑料垃圾桶,,也先后在村子安营扎寨。

“后续还会建大型广场和超市,打造繁华有序的集镇。”李河村支部书记李旭明说。

与李河村一样,由贫弱小村摇身变成现代生态镇村的村庄,在陈贵镇持续涌现。目前,该镇已对108个村庄实行了全方位整治。

“在推进现代生态镇村建设上,陈贵镇坚持规划引领。”陈贵镇主要领导表示。

该镇列支700万余元,规划编制了城乡统筹总体规划以及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系列专项规划,以高起点规划引导城镇、集镇、园区、社区“四级联动”发展。

结合黄石市首届园博会筹备工作,该镇投入近千万元,全面实施以“城镇功能完善、城镇景观建设、城镇特色塑造”为内容的镇区改造工程,不断提升镇区档次。

按照“一主三副”的规划要求,该镇加强铜山口、王祠、上罗三个中心集镇建设,实施道路硬化、线路整改、路灯改造、绿化美化等工程,改善中心集镇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周边农民向集镇转移和集聚。

牢固树立“园区就是新镇区”的理念,以建设新型乡镇工业园区为目标,加快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2013年,该镇筹资6000余万元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新增面积1600余亩,承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实施“四个集中”,推进统筹发展新跨越

“拆得好!”4月17日,国发冶炼厂内,随着高耸多年的烟囱倒塌,围观村民拍手称赞。

国发冶炼厂,曾位列中国铜冶炼利润总额百强企业第52位,是陈贵镇风云一时的企业。去年,大冶整冶“五小”企业,陈贵52家“五小”企业面临关停,国发冶炼厂位列其中。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设美丽家园,必须经历阵痛。宁可经济发展的步子慢一点,经济总量下降一点,也决不破坏家园,让百姓受损。”陈贵镇主要领导掷地有声。随之一起关停拆除的,还有42家“五小”企业,其中规模企业17家。

穷则变,变则通。为同时保障“五小”企业主的利益,该镇制订帮扶机制,给予同招商引资同等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五小”企业走生态转型之路。

不到半年时间,在政府的主导下,陈贵镇完成转型转产项目8个,总投资额达8.3亿元。正积极谋划转型项目3个,拟投资金额达1.5亿元。

绿色发展势不可挡,思路必定引导出路。陈贵镇同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行“四个集中”,践行“生态立镇”的为民承诺,也化解了“资源魔咒”的束缚。

产业由“地下”向“地面”集中。该镇强力推动产业由资源型向生态型、科技型转变,实现矿业经济“一业独大”向优势产业“多业并举”的转型。2013年,该镇复垦利用工矿废弃地3585亩,新引进生态型项目9个,矿业经济占工业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的35.3%下降到30.5%。

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该镇成立两个招商分局,把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主攻方向。2013年,园区新引进新型工业项目10个,建成投产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个,带动非农就业人数达32500余人。

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该镇围绕龙头企业抓配套,加快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累计流转土地2.4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建成家庭农场31个等。

人口向城镇集镇及新型农村社区集中。通过迁村腾地、进镇造园方式,引导农村居民稳妥有序向城镇、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转移。一年来,转移农村居民1800余人,城镇集镇及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达3.5万人,城镇化率达57.3%,与去年相比新增2.3个百分点。

创新“四大机制”,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

陈贵镇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进“四化同步”进程。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收入的70%全部用于民生。2013年,该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资金近1.5亿元,全镇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工作管理机制,坚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工业化水平;坚持以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保障机制。加强新型农民培养及农民工转移就业,以高素质劳动力保障工业化用工需求;新建陈贵镇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启动陈贵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的“阳光工程”。一年来,该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320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17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1200余人。

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卫保洁机制。该镇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契机,把各村(社区)卫生保洁工作统一纳入镇环卫中队管辖,聘请保洁人员、卫生监督人员对各村(社区)进行保洁管理,新建标准化垃圾池302个,全镇保洁人员及环保设施建设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负重剑,行长路,成大器。陈贵镇将着力营造团结务实、激情创业的“陈贵气场”,提质增效,倡树标杆,为早日在湖北省镇域范围内率先实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率先建成最美乡镇的“四个率先”目标砥砺奋进,铿锵前行。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