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山东滨州:滨城挖透文化元素 打造乡村特色旅游

2014-09-23 10:14:58  来源:滨州日报  作者:丁春贵

东部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区;西部滨水乡村休闲旅游区(徒骇河观光带);南部黄河风情带;北部乡村历史文化旅游区;中部综合服务中心。一份乡村旅游规划将滨城区697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分成五大部分,构建起“东西南北中,好景在滨城”的特色旅游体系和大旅游格局。

“做好人文、生态、旅游的融合,深挖资源优势,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实现城乡驱动统筹结合,提升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谈到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滨城区委书记李家良说。

挖掘资源,搞好乡村特色旅游布局

滨城区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立足区域特色谋划乡村旅游业发展。

滨城区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黄河、徒骇河穿境而过,水系资源丰富,景观优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为滨城发展旅游产业奠定了独特而又厚实的基础。

滨城区依托自然优势和乡村基础设施发展成果,重点建设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共创建省级旅游强乡镇4个,旅游特色村2个,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农家乐200余家。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产业规模成效显现。

滨城区充分挖掘镇村生态、人文、历史等优势资源和特色亮点,突出沿黄河、徒骇河打造亲水景区,依托乡村农事发展近郊休闲采摘、餐饮住宿,依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打造特色村居,实现各乡镇(街道)板块的串联,形成区域联动。

为全面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滨城区聘请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完善规划设计,科学引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根据滨城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及开发特点,构建起“一心二带三区”的空间发展布局,确定 “一心(中部综合服务中心)辐射、两带(徒骇河观光带、南部黄河风情带)驱动、三区(东部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区、西部滨水乡村休闲旅游区、北部乡村历史文化旅游区)突破”的发展思路。同时,还聘请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着重对黄河、徒骇河流域休闲观光农业进行专门规划。

转型升级,让乡村旅游在多产业融合中彰显魅力

“今年是第一年见果,预计产量每亩300斤左右,两年后达到旺产期,届时预计产量达3000斤/亩,现在无花果产量都供不上游客采摘的需求。”谈到今年产业转型后取得的成果,滨州天宝高效农业示范园总经理王振洪高兴地说。

2012年,滨州天宝高效农业示范园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8个冬暖大棚,24个拱棚进行蔬菜种植,后来引进美国波姬红无花果品种,实现了示范园由传统蔬菜种植向近郊观光采摘旅游产业的转型。“下一步,以示范园为中心,在开展无花果采摘项目的基础上,新建儿童娱乐项目,同时再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走无花果种植的路子,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一产三产化’。”尝到甜头的王振洪说。目前,该示范园正开发用无花果农产品制茶、酿酒,走无花果产业化发展之路。

这是滨城区发展乡村旅游,种植高端产品促使农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目前,滨城区以普通草莓、黄金梨种植采摘为主的梁才街道张王村,新上牛奶草莓采摘项目;佳禾果蔬在蔬菜种植的基础上新增紫薯、黑麦、双色冰激凌西瓜等种植品种;三河湖百果园除采摘外,还新增体验农事、无公害开放种植;万绿农业除蔬菜种植外,还建起科普教育展厅,对中小学生开放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滨城区乡村旅游正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

滨城区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局局长尹洪吉说:“目前滨城区的乡村游还仅限于采摘、观赏、游玩,下一步,将增加体验、游客参与等项目内容,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彰显滨城旅游魅力。”

项目拉动,叫响一个个旅游品牌

热带植物观光、餐饮住宿、水上乐园、中华锦鲤观赏、南美白对虾养殖、拓展训练……一个旅游项目包含众多游玩内容,这是被评为省五星级农家乐的黄河人家度假村的写照。

“黄河人家”之外,滨城区沿黄生态休闲观光长廊还有更多精彩之处。

“黄河风情,多彩滨城”是滨城区重点打造的沿黄生态休闲观光长廊真实写照。长廊西起市西街道休闲小街,途经市中街道金天地黄河生态园、东至梁才街道张王黄金梨采摘基地,全长15公里。有孔子学堂、小街休闲餐饮垂钓园、柳泉农庄、万绿农庄、三里居委会慢道骑行、滨州国际越野赛车场、金天地黄河生态园、十里荷塘、禾家风尚等23个休闲观光旅游项目。这一观光带年接待游客达50余万人次。

目前,滨城区基本形成“东西南北中、美景在滨城”的特色旅游体系与发展格局,即北线的杜受田故居(杜家大院)、西线的三河湖旅游风景区、东线的秦皇台风景区、南线的沿黄生态长廊和中线的中海风景区,叫响了“帝师故里,古韵滨城”、“三河湖上风光好、假日何必去江南”的品牌。

为绘好乡村旅游蓝图,滨城区正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工程,省级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农家乐创建工作;重点打造龙王崖村、后刘村、杨柳雪村、三里居委会、王立平村、小王村等重点村落建设;创新设计以主题园区、特色餐饮、亲水游玩为特点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综合体,特色鲜明的区域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乡村旅游暨休闲农业新产品开发新格局。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