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新个税法三年:“抽肥补瘦”未能如愿

2014-09-01 08:34: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赵婧
9月1日是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3周年,担负着“抽肥补瘦”、促进社会公平使命的个人所得税似乎很难达成所愿。

财政部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完成2136 .73亿元,其中,工薪所得税收入1308.05亿元。2012年个税总收入为5820亿元,而工薪所得税3577亿元,占比超过60%。今年3月份《中国税务报》发文,显示工薪所得占个税的比重仍然达到六成。可以说,工薪阶层多年来稳定地承担着缴纳个税的“主力军”角色。

为了体现个税公平,起征点逐年提高,2005年,扣除标准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7年从1600元上调至2000元,2011年9月1日,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9级超额累进税率结构修改为7级,相应的级距也进行了调整。门槛虽然在提高,民众的不满却未曾停止,一直争议不断。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改革个税光调节起征点,这不能根本改善局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在我国个税制度中,应税所得项目包括11个,即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与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虽然近些年,财产转让所得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税等项目增长较快,但工资薪金所得税一直在个税中占有较高比重。

专家认为,个税之所以沦为工薪税,是因为只有死工资可以顺理成章地低成本课税,其他股息等收入征管难度较大。

北京久益华瑞税务师事务所董事长吴丽光指出,很多富人通过聘请税务顾问进行税务筹划,从而达到少交税甚至合理避税的目的。例如,在股权转让时,就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将规定的20%税率降低到10%以内。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崔军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利用个税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的目的,需要以家庭为单位缴税,进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税改革。

专家认为,改革存在一些困难,比如,需要全面建立第三方涉税信息报告制度,还要建立纳税人单一账号制度,要推广个人非现金的结算,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财产登记制度等等,这些条件都是我国目前尚不完全具备的。

“实行家庭个税制度确实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王大树说,财税部门、银行等能否通过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是一个障碍,此外,财产申报失信现象也是改革的阻碍。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