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城镇化发展问题上,滨州市提出要统筹好“进城”和“留村”两种方式,在鼓励农民向城镇集聚的同时,统筹解决好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问题,推动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近年来,滨城区市东街道以经营城市为理念,以招商引资、城中村改造、项目服务为着力点,扎实推进“美丽新城·幸福市东”建设。
城中村改造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动互补
近年来,市东街道全力全面实施“新居”工程,进行城中村改造,进一步解决了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按照“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思路,该街道坚定不移、全面深入地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盘活旧村资源,为村居当好参谋,真正将有实力的外商引进来。
与此同时,优势资源的转换,也带来了大量商机。市东街道结合东区战略定位、布局、架构招商,结合城中村改造建设招商,结合优质税源招商,重点推介北海片区,着力引进文化创意、酒店餐饮、楼宇经济、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家政服务、会展经济等服务业态,实施全员招商,搜集招商信息,锁定了大量优质外商资源。
市东街道很多居委会在致富增收、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如东王居委会的东王钢材市场已经发展成为鲁北有影响的专业钢材市场;小周居委会家家户户有商铺出租,清怡厨具城成为滨州专业厨具市场,小周农贸市场也发展得红红火火;毕家居委会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个个项目接连落户,居民就近实现就业。
发展“房产型”、“市场型”、“项目型”、“服务型”、“特色型”集体经济
随着全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东街道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市东街道结合村居实际,精心打造“五型”发展模式,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破题。2013年以来,26个村居集体收入7689.3万元,其中达到300万元以上的村居4个,100-300万元的村居8个,10-100万元的村居14个。
毕家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张立华对记者说:“随着旧村改造力度加大,就业、居民收入来源等一系列问题提上日程,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我们成立了由居民自愿入股的置业公司,让居民变股民,定期分红。公司通过搞商贸开发,建设高档住宅小区和集贸市场、商业街、老年公寓,吸纳了部分居民就业。”
市东街道积极鼓励村居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通过兴建新居民公寓、商铺及农贸市场等发展“房产型”集体经济,实现土地资产和资本的有效结合,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居对闲置厂房等集体资产,水库、塘坝等集体资源和村居集体场所、校舍、仓库、院落、厂房等集体设施,采取招标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发展“市场型”基本经济,实现资产的资本化运作,使集体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科学制定差异化目标,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立借力发展、合作双赢、富民兴村的致富路子,发展“项目型”经济。利用合村并居的方式,通过引进或自主成立物业管理组织等形式,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引导村居培育特色主导产业。通过资产入股、管理服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发展“特色型”集体经济。
村居公共事业发展,居民乐享城镇化发展红利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及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市东街道村居公共事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各村居不断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民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投入,民生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生活富足了,老百姓现在最渴望的是精神生活的满足,农家书屋是我们业余时间最爱去的地方。”北孟居委会居民朱玉花告诉记者。
据悉,北孟农家书屋被评为“2012年度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走进北孟居委会农家书屋,里面坐满了在此阅读的群众,北孟书屋有书籍2000多册,配备了最新电子书库、液晶电脑和远程教育设备。目前,市东街道26个居委会全部建有文化大院,郑家、北郝、毕家、沙家、王兰、小周等均按山东省规范化农家书屋标准配备。郭集秧歌、毕家锣鼓队成为活跃在滨城的农村文化品牌,政和社区舞蹈队在刚刚结束的全市广场舞大赛中勇夺佳绩。
市东街道还通过发放老年金、购买养老保险、为60岁以上老人送生日蛋糕、发放老年节补助等手段,建立新型村居养老体系,实现村民老有所养。毕家、北孟、坊子等23个居委会每年发放养老金325万余元;北杨、北郝、西宋等11个居委会为村民购买养老保险、意外保险等共计17余万元。北孟、北张、天王堂等9个居委会每年为考入高中、大学的学生发放一次性教育补贴,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教育保障制度。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