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广元:利州区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掠影

2014-07-31 09:54:27  来源:广元日报  作者:SystemMaster

农村的土地可以流转变现金,农民可以在自家的地里就近务工当“工人”;农村的贫困户不仅有扶贫特惠资金,还有一对一的帮扶“亲戚”,他们正携手奔跑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走进夏日的利州区采访,记者处处能感受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释放的红利,正惠及广大群众。

还权赋能“七权”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本

“以前种地就是收把粮食糊口,现在农村的政策越来越好,不出远门打工也能过好日子。”昨日,利州区赤化镇泥窝社区村民罗万平高兴地告诉记者,他打算用新的产权“本本”把耕地和林地都流转出去,然后和妻子一道为业主务工,估计一年两个孩子4万多元的上学花销不愁了。

在如今的利州区,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像罗万平一样享受到改革红利的村民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在大量农村富余人口必须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由于财产权利的不清晰不完整,农民尽管拥有土地、房屋等大量资产,却难以转化为发展的资本,常常处于用不好也放不下的尴尬境地。

如何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既是农村发展所需,又是新型城镇化倒逼所致,解决好产权问题,对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是利州区上下一致的共识。

基于这样的共识,利州区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七权”改革,并按照“全确权、确实权、颁铁证,建平台、市场化、全流动,壮产业、增收入、达小康”的思路推进改革试点工作,激活了农村土地等“沉睡”资本,促进了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截至目前,该区共实现土地流转6.02万亩,共涉及农户数2.3万户,培育了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余家。

精准扶贫全面小康之路越走越宽

利州区是革命老区、盆周山区、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该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6%,但仍有贫困人口20520人,贫困发生率12.4%。贫困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

如何在扶贫中将“大水漫灌”变为“精确滴灌”,变“输血”为“造血”?该区率先启动精准扶贫模式:将精准扶贫和干部帮扶机制结合,点对点长效帮扶;探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撬动各类资金整合投入,有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一系列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扶持谁、谁去扶、怎样扶”的问题迎刃而解。

“你看嘛,这张‘爱心卡’上面干部的联系方式、帮扶内容等都写得明明白白,这既是责任,更是压力。”在利州区龙潭乡春风村建卡贫困户杨永坤家,区扶贫移民局局长赵荣告诉记者,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样,三年脱贫奔小康”的目标,利州区以“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为载体,全区3109名机关干部牵手万户群众,尤其关注精准识别出的5838户贫困户。

“我们围绕‘贫困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什么能见效’,梳理出脱贫致富的可行措施,全区已有4100多户贫困户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区委书记赵文峤介绍,该区多方撬动扶贫资金,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按每户3000元标准,拿出当年本级财政资金600万元,作为特惠产业扶持资金;不低于年度涉农资金的30%和不低于年度财政收入增长总资金的30%,直接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引导社会扶贫资金1400万元投入帮扶……精准扶贫“套餐”,让利州区531户残疾人建卡贫困户解决了生活困难,80个贫困村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