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河北:首部经济发展报告公布 融入京津冀一体

2014-04-10 09:31:13  来源:长城网  作者:SystemMaster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在石发布

据介绍,这部蓝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由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

该报告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从人口和城市规模来讲,河北省的城镇化进程和质量从某种角度来讲,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目前河北省城镇化率只有48%,不及国家的平均数53.7%,与北京和天津的86.3%、83%存在较大差距,直接体现为河北省缺少3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无法与京津两地形成合理“金字塔”状的城市等级格局。

唐秦石廊城镇化水平领先

根据报告,城镇化对我省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经济发展却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全省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我省城市规模偏小,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导致资源被过度消耗,综合承载力不强;农民工的就业、社保、子女教育、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等基本权益保障还有差距。

报告指出,我省11个设区市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最高的是唐山,之后由高到低依次为秦皇岛、石家庄、廊坊、邯郸、沧州、保定、承德、邢台、张家口、衡水。其中,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廊坊4市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7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廊坊、张家口城镇化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质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邯郸城镇化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邢台、沧州、保定、承德、衡水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引领河北融入京津冀 城镇化将是下一轮发展的着力点

蓝皮书指出城镇化既是河北省有效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切入点,也是河北省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报告指出应从解决土地、融资不足的角度抓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融资风险,特别是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加快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强化城镇化建设的财税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

构建合理的城镇群体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河北省要形成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新兴中等城市、特色县城和重点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此外,还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城镇群体系,即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统筹区域发展资源,增强大中小城市的密切联系。

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完善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和改造,建立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城镇公共设施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建设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建设宜居城镇。要同时抓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园林建设,加大二氧化硫、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化城乡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衔接互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要把人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重点发展邯郸、保定等9个设区市,使之建成人口规模在100万—200万的中等城市

报告认为,我省要形成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新兴中等城市、特色县城和重点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石家庄、唐山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重点提升城市的能级,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和配套服务,降低商务成本,使之发挥成长极和动力源的作用。重点发展邯郸、保定等其他9个设区市,将这些城市建成人口规模在100万—200万的中等城市,作为今后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迁安、任丘、定州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级市要扩容升级为新型中等城市,发挥其转移农村人口主渠道的作用,完善小城市功能。有重点地发展一批特色县城和重点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城镇布局,使之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和大中城市的发展腹地。此外,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城镇群体系,即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统筹区域发展资源,增强大中小城市的密切联系。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