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云南永平:古富村统筹城乡“六到位”打造洁净乡村

2014-04-04 10:31:57  来源:本网  作者:何丽

城乡统筹网讯(通信员 何丽)自2013年8月开展“美丽龙街·清洁古富”、2014年1月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专项活动以来,永平县古富村“三委”班子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及早部署,加大宣传,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六到位”强力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昔日“脏乱差”的农村旧貌渐行渐远,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乡村美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领导到位。搞好清洁卫生是造福群众的实事,古富村“三委”班子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古富村“美丽龙街·清洁古富”、“三清洁”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两项活动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彻到这次清洁活动中来。要求村“三委”班子成员和三大员都积极行动起来,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搞好村委会周边和自家家园、田园以及水源的环境卫生。
(二)宣传到位。为在全村范围内营造“美丽龙街·清洁乡村”,“三清洁”活动的浓厚传氛围,积极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简报及宣传标语等方式,突出“美丽龙街·清洁古富”,“三清洁”活动重要性、必要性。自开展活动以来,在共产党员网发表新闻1条,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发表新闻1条,《云南日报》发表新闻作品2件、在《大理日报》发表新闻作品4件、《永平新闻信息》发表新闻7件,张贴永久性标语5条,其它宣传小标语30条,制定村规民约2份,保洁制度3份,宣传简报2期,宣传展板1块。编制了“三清洁”活动“三字经”,使“三清洁”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古富村还重视对古树的保护,对百年以上的核桃树均挂牌进行标识,提高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措施到位。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根据县、镇安排,结合古富村实际,制定了《古富村“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全村干部职工,党员、人民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专题学习。二是加大投入,购垃圾桶、建垃圾池、硬化公路。为了培养村民“我爱我家,清洁靠大家”的意识,镇政府投入2.5万元采购165个垃圾桶分发到村委会以及村委会附近的主干道,并动员群众修建分类垃圾池,给予每个垃圾池500元的补助,截止目前,共修建分类垃圾池30个,让村民有垃圾桶可收集垃圾,有地方可堆放垃圾。投资1.1万元,对古富、迤古两个小组的进村入户道路以及庭院进行硬化。三是由镇里每月补助300元,聘请迤古小组村民张世达为全村“保洁监督员”,主要负责全村卫生保洁、卫生监督、环保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每天按时对村落主干道及部分公共场所进行清扫,对村民卫生情况进行监督,督促村民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四)督查到位。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其他村“三委”班子成员组成督查组,定期对全村的“三清洁”活动进行督查,通过看、问、访、听等方法,对村里环境卫生工作中有疏漏的地方,直接通知农户要求整改,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美丽一处。日常管理中,主要依托“保洁监督员”进行督查,确保活动的有效推进。
(五)奖罚到位。古富村把“三清洁”活动开展落实情况纳入考核中去,对不按要求开展清洁活动的村“三委”班子成员,不留情面,按照考核细则给予相应扣分。要求每户农户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庭院以及周边卫生,同时,要求每户农户一个月出一义务工开展全村环境大扫除,对于不按时参加大扫除活动的农户给予每次60元的罚款。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实行“三创三评”,即:创清洁古富评清洁小组;创清洁小组评清洁示范户;创清洁示范户评优秀个人,通过“三创三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六)机制到位。积极探索出“三清洁”活动“八有”标准,即:有一个村规民约:有一个长效机制、有一条永久性标语、有一个垃圾分类池、有一个保洁监督员、有一个垃圾清运工具、有一个清洁议事点、有一个清洁文化宣传栏。明确“三清洁”的具体内容是要做到“三清”“五改”,三清即:清垃圾、清杂物、清庭院和田园;“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圈以及改垃圾处理池。通过召开户长会议,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将“三清洁”的内容写到里面,明确了奖惩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古富村保洁制度》、《保洁监督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推动“三清洁”活动规范化、常态化。

编辑:钟必攀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