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牡丹江市坚持先行先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具有牡丹江特色的城镇化道路,“1核5城18镇100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框架全面拉开,令人振奋。
今年,“改革”无疑成为牡丹江市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旋律,就犹如武侠小说中的武功高强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脉,即获突飞猛进一样,在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新举措,必将使牡丹江市的城乡统筹发展再获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牡丹江市农村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镇就业生活,而目前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僵化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得进城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城里人诸多的福利和保障,同时也增加了落户城市的成本。正是这个原因,进城务工农民对所在城镇普遍缺乏认同感,形成了一批“候鸟式”的就业大军。很显然,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一道,已经成为阻碍当前牡丹江市新型城镇化步伐的两道重要屏障。
今年,牡丹江市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彻底放开市区、城关镇、建制镇落户限制,促进具备基本条件的农民、农垦职工及森工林业职工等人员进城落户,并逐步建立健全户籍与居住证、流动人口与居住证相互补充、有效衔接的实有人口管理制度,实现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均等化,让农民进城务工以后找到一种归属感。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也成为牡丹江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关注的焦点。当前牡丹江市农业生产发展现实仍不容乐观,家庭联产承包带来的家庭细碎化经营,既浪费耕地资源,又降低劳动效率,农村空心化、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短缺等现象也同样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牡丹江市将在坚持农户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庄园等新型农业主体,通过培育壮大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户之间、农户与企业之间或者农户与市场之间的联合,从而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将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意味着牡丹江市的土地制度改革将进入快车道,也意味着未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市场化流转的空间将会很大。”今年牡丹江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政和金融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改革五个重点改革领域,其中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对土地法进行了三次修改,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但不论怎样变化,我国的土地制度也只是在使用权或经营权的范围内变革,所有制性质并未发生改变,农村土地仍然属于集体所有。虽然是有限的产权,但土地显然还是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最大的牵挂。
今年牡丹江市将按照“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也就是说,集体建设用地、林地、宅基地等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在经过了确权、登记、换证等流程后,就可以进入土地流转市场,同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我市还要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借以规范流转行为,通过分权到户与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两个方面的相互促进,使农民的资源资产,向资本和市场转化,让农民真正从权益当中得到更多的收益。
“城镇是吸纳农民进城的主体,要把5个城关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科学规划、传承文脉、交通先行、产业带动,加大棚改力度,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建设适合人居的新型城镇。”牡丹江市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这样的发展框架。
专家表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让转户农民在城镇“留得住,容得下、过得好”,就必须不断加快小城镇产业发展,提高吸纳就业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盲目“克隆”,而要传承自身文脉,塑造自身特色,没有这些优势的发挥,就会千城一面。
牡丹江市有的城镇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适宜建设生态环保的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的小城镇;有的水土丰茂、资源丰富,形成了产加销的良性循环之路,适宜建设现代农业城镇;有的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适宜建设新型工业化小城镇,有的区位独特,商贸发达,适宜向沿边贸易城镇发展。只要每个城镇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让人们的生活居有所依,并通过不断完善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增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能力,这样的新型城镇才具有吸纳能力。
围绕这一思路,今年,牡丹江市将在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双轮驱动下,以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以新型社区为着力点,推广政府主导、合作共建、园区吸纳、市场运作、产业带动5种模式,加快重点镇与新型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及社会事业管理创新工作,让村镇建设“快起来”、农村服务“优起来”、农民生活“美起来”,同时,还将以解决“农村脱农”问题为突破口,加快田园特色与现代生活融合,让牡丹江市城镇化建设的风光“特起来”。
编辑:ZHONG 责任编辑:杨嘉